首頁>情感>

造謠這件事,兩千年前的文人就已經開始幹了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健全,以及自媒體的崛起,網上的謠言也逐漸多了起來,很多人在網上肆意造謠,肆意辱、抹黑他人,並以此為樂,

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在現實生活中喜歡看熱鬧,在網上也喜歡湊熱鬧。

在事情還未水落石出之前,就開始站臺,就開始迫不及待的攻擊他人,

而當事情真相出來後,發現當事人是被冤枉之後,他們也不會道歉,指揮拍拍屁股,滑滑手指,

又換一個戰場,繼續噴下一個人。

直到下一個被網爆的人,成了他自己,他才會有所收斂,才會明白謠言有多可怕,

而被造謠中傷的人,卻有苦說不出,被迫社會性死亡,這樣的事,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已經越來越普遍了,今天我們還是看客,明天就可能深陷謠言之中,因為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發聲器,人人都是獵人,人人也都是獵物。

以前,造謠最厲害是的公知,那個時候公知掌握了媒體話語權,當時的群眾也沒見過多少世面,公知隨便編個小段子就能哄騙一大幫人,比如什麼美國一隻麻雀被電網纏住了,總統下令摧毀電網,拯救麻雀,還有什麼歐洲人坐地鐵的時候都看書,不玩手機,等等。

如何看到網際網路公知造謠這件事呢?

這就要從中國第一代謠言受害者紂王說起了。

紂王大家都知道他是暴君的模板,亡國之君的典範。

一提到紂王,大家嘴邊就自然蹦出幾個單詞:好色、無能、昏庸、殘暴等等,反正不是什麼好詞,

其實紂王最大的罪行就是他失敗了,當紂王帶兵打仗得勝而來的時候,他的大哥子啟卻當了帶路黨,派人通知周武王,向其洩露了紂王部隊空虛的機密,讓周武王率兵來攻打。

為啥這個子啟要當帶路黨呢?

也怪他命不好,心裡有怨氣。

古代都講究嫡長子繼承製,當子啟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還不是正妻,所以他不能算嫡長子,而紂王這個老三出世的時候,不早不晚,正好在他母親被提拔為正妻的時候,降生的,所以王位就落到了紂王手中。

這個子啟懷恨在心,就當了叛徒。

紂王還是很猛的,也是豪傑,當他兵敗後,沒有苟活,而是選擇放了一把大火,自焚了。

紂王的事蹟要是好好修繕一下,可能項羽的歷史地位也就成了紂王的了,項羽是被自己坑死的,而紂王是被自己人坑死的,這兩人個相比,還是紂王更厲害一點。

但周朝姬氏奪得天下後,為了穩固人心,鞏固周王朝的正統性,就開始抹黑紂王,其實也不用周武王周文王幹什麼,底下那幫文人,就心照不宣的開始攻擊紂王。

在當時,周朝也形成了一股抹黑紂王的浪潮,反正紂王已經死了,他的叔叔帶著人跑到了朝鮮,他的兒子也只能蟄伏,這樣的情況下,各路文人那是放開了手腳,各種謠言都起來了。

歷史中比較有名的大文人都故意造過紂王的謠言,比如韓非子、莊子,就是最典型的造謠小能手,這兩個人都喜歡寫寓言故事,跟人家宣傳自己的觀點和學術時,就喜歡用誇張的手法,而紂王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工具人。

後來,孔子的學生子貢都看不下去了,才給紂王說了句公道話“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人一旦居於下流,落了下風,那全天下的壞名都要歸到他頭上。

這句話有點類似“破窗效應”,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紂王沒處理好內部矛盾,讓敵人找到了可乘之機,最後才成了被萬人唾罵的昏君。

這是他失敗的地方,但不是他活該遭受謠言攻擊的理由。

對付謠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不信謠不傳謠。

謠言這種東西,從誕生之日起就有引誘人傳播的能力,

畢竟紂王這個倒黴蛋,被人黑了幾千年,還是沒翻身。

在這個資訊繁多的時代,我只能管住我自己,不輕易發言,不輕易攻擊人。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炫耀”這三樣東西,卻不知被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