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執筆:肖肖

定稿:蘇子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娃長大後不要當啃老族,能夠經濟獨立,最好還能有額外的經濟能力撫養父母。

一些優秀的孩子也確實做到了,他們不僅能給予父母經濟上的支援,還不用他們帶孩子,但是一些家長心理卻開始不舒坦了。

父母偏心小兒子,有大兒子的贍養費,晚年還過不舒坦

張奶奶的大兒子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高考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最好的大學,學費和生活費也是自己掙的。

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有豐富的報酬,工作幾年後自己創業也做出了很好的成績,有了孩子後也是請的月嫂幫忙照顧,可以說高中畢業後就沒有讓自己的父母在費心和費錢。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無關

可是父母卻過得不舒服了,他們雖然每年可以從大兒子那裡得到一大筆的贍養費,但是基本都用在不爭氣的小兒子身上了,老年生活反而越過越差了

而且大兒子也很少回來看他們,這讓兩位老人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天張奶奶的老伴在電話了發脾氣:“你再不回來,以後也別當我們兒子。”

大兒子卻譏諷他們:“你們不是隻喜歡小的嗎?我出錢,他在你們身邊陪著,不是剛剛 好嗎?”

張奶奶聽後頓時覺得後悔,老伴也在那裡不說話了。

有一些小時候被父母罵到大的年輕人,在經濟獨立後也不願回家,或者回家後開始嫌棄自己父母,反過來對他們使用語言暴力。

這些孩子長大後沒有享受家庭的溫暖,父母也過得不舒坦。

為什麼一些孩子在長大後和父母反目成仇呢?

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也需要自我反省一下,因為長大後不願在精神上贍養父母或不願回家的孩子,小時候基本上受過家庭的傷害。

這些孩子長大後待在家裡很可能重複受到傷害,一直身處絕望,還可能形成錯誤的意識,覺得所有的家庭都是這樣的。

如果他們可以真正地認識自己的不幸,與原來的家庭分離,就可能從陰影中走出來,過更好的生活。

這也是為什麼,當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與家庭時,如果真是父母的原因,網友總是會勸導他們,努力生存,經濟獨立後離開家庭

雖然家庭帶來的影響是一輩子,很少能在他們脫離後降低,但是不離開,只會一直痛苦下去,無法緩解。

家長想要孩子長大後依然記得家裡的好,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很重要。

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覺得舒適呢?

1、父母相愛且相互尊重

孩子的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如果父母都對彼此喜愛和滿意,孩子更容易對自己喜愛滿意。

如果父母對對方不滿意,喜歡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也很可能出現厭惡自己的情緒,並且擁有家長常常抱怨的一些壞習慣。而且夫妻雙方彼此討厭,自然會厭惡這個家庭,同時,這也會讓一些孩子潛意識裡討厭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後不願回來

而父母相愛互相理解尊重的家庭,孩子對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更強的認同感,更願意關心年老的父母。

2、家庭氛圍輕鬆、父母民主

即使家長把孩子生下來了,也不代表父母對自己擁有所有權和控制權,一個思想和行動被父母控制的孩子是壓抑的。

而尊重孩子的選擇,適當地進行放養,他們可能更尊敬、喜歡自己父母。

3、兄弟姐妹相親相愛

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之間的相處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子女之間相處友愛的家庭,每個孩子更容易性格溫和、善良,以後也會對父母好。

不過孩子之間能否好好相處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家長願意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時常組織他們一起玩遊戲、解決問題,這會減少孩子之間為了爭奪父母的愛和資源而產生的摩擦,從而增進彼此感情。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深了,對家庭的認同感也會更強,父母在晚年的時候更享福。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時表現得很厲害、很清高,卻會招來一身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