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導語:

“養兒防老”是我們老一輩很傳統的一種思想,養兒不僅是為了傳宗接代,還為老所養。老一輩把這一種觀念當作生活的規律,年輕時為子女操心勞累,盡畢生所能給予了子女最好的生活。當老了,才明白“養兒防老”不現實。子女自私,只為自己,竟可以撇下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顧。

傳承幾千年的“養兒防老”,怎麼成為父母養育子女,理所應當,而子女給父母養老,成了身不由己。這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對,還是人性太貪婪?

張氏夫婦,養出了一個大學生,村裡人盡皆知;養出一個不孝子,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張氏夫婦,為了供兒子上大學這些年可沒少受苦,為了兒子能住上城裡的房子,傾盡積蓄;當張氏夫婦,覺得老了,想去到兒子的身邊生活,卻發現兒子那裡沒有他們容身的一席之地。

劉阿姨,向我傾訴到:“我老了,想要住兒子家裡,有錯嗎?”劉阿姨為什麼會這麼問?他們和自己的兒子發生了什麼?另兩位老人說出那麼委屈的話,接下來我們聽一下劉阿姨的傾訴。

傾訴人:劉阿姨,69歲

我和老伴都是農村人,我們有一個獨生兒子,在城裡買了房子生活。我和老伴根本沒有想過要去打擾兒子的生活,更不想去麻煩兒子,我們只想安靜的在農村孤獨終老。可是一場意外,我們不得不求助兒子,原本身體硬朗的老伴病了。

那是我和老伴身體還算硬朗,活過十年八載的也不成為問題,那個老人都貪戀世界,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我和我的老伴也是如此。

自從老伴病倒之後,性格一向要強的他,也變得多愁善感了。老是說自己不中用了,淨給家裡添麻煩的話。老伴變得脆弱了,全都是生病惹的。老伴病倒的那段時間,就在鄉里的醫院,鄉里的醫生說,如果能去到城裡治理,對老人的康復更好,哪裡的條件好。我就琢磨,給城裡的兒子打電話,讓他來接老伴去城裡治理,在兒子家生活,還可以讓老伴找回對生活的信心,我就偷摸著給兒子打電話。兒子給我的回答,這件事情,他做不了主,要問了兒媳給我答覆,可兒子的態度讓我寒了心。

一連好幾天,也不見兒子來信,我實在等不著急,一邊可是關乎老伴的性命,我就直接打電話給兒子,兒子卻跟我說:“媽,到城裡來的事就算了吧,現在的醫療條件那都好,再說我爸也不是什麼大病,要是錢不夠,你跟我說,我給家寄點回去。”

我聽了這話我真的非常的委屈,要不是老伴病了,我也不會到求兒子的份上。我還是不死心,雖說我跟兒媳的關係不好,我覺得我給兒媳底下聲,或許就能讓我們過去了,畢竟當初買房我們可是出大力氣幫忙的,家裡我積蓄全給他們拿去首付了。

兒媳本來就不是善茬,我的電話一接通,就傳來兒媳的開能見山,說:“媽,你不是住得好好的嗎?幹嘛上城裡來,這裡的習慣不合適鄉下人,再說了,這邊也沒有房子了,總共就三個房子,我一個你孫子一個,還有一個是書房,那是我用來工作的,平常都的工作特殊,也不方便搬到客廳去,總不能讓你們兩老來城裡住客廳吧,那樣別人知道了,不得說我們做兒媳的不孝順,你就安心在鄉下住著,有空我們回去看你。”我就問,當初買房子我們可是花了大錢,現在要一間房子住怎麼了?你不能把書房讓出來嗎?可兒媳直接掛電話了,要不因為老伴,我才不拉這個臉求她。

我聽了兒媳的話,又氣又委屈,從來沒有人敢給我這樣的氣受,我平復了許久的心情,才回到老伴的病房。我怕這些被老伴知道了,會影響他的病情。

不一會,兒子就來電話了,開口就說:“媽,我不是跟你說了嗎,錢不夠你跟我說,我給你寄,你幹嘛非要打電話給我媳婦,你是想我離婚,還是日子過不下去了,求求你理解我一下吧”我直接把電話掐斷,我理解你,誰理解你媽,你爸?

這時老伴問我兒子說啥,我強忍著對老伴說:“兒子說他忙,抽不開身回來看你,讓我替他跟你說聲對不起,醫藥費的事你放心,他給咱寄過來。”

說完,我一個人走出了病房,我呆呆的看著天空,我怎麼也想不明白,我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為什麼會這樣。我這到底是哪裡做錯了?老了,想去兒子家住,也有錯嗎?

聽完劉阿姨的傾訴,那一夜我無法入睡,我替劉阿姨的遭遇心痛不已,但這個世界上就劉阿姨遇上這樣的事嗎?不,關於這樣的事情有很多例子。每次我聽到這樣的老人找我傾訴,我都痛心疾首,現在的人怎麼了,一代想著養兒防老,另一代,卻把身不由己當作不孝順父母的理由。

我當時根本說不出,是劉阿姨想去兒子家住有錯,還是她的兒子有錯。劉阿姨的故事,就是現代社會兩代人的“痛”

但中國有一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古人都能有如此的智慧,怎麼到了現今社會里,飽讀詩書的年輕人卻把他當作是身不由己。

但從劉阿姨傾訴中,兒子也不是那種不孝順的人,至少他還想著給老人寄錢。如果,除去兒媳這個角色,我會覺得劉阿姨的兒子,很樂意把老人接到城裡來。可這中間夾著兒媳這個中間人,只是劉阿姨兒子的立場沒有確確的方向,形成了左右為難。

到這裡很多人覺得,是兒媳不孝順

這麼說也可以,因為兒媳享受著他們的付出,那就沒有任何理由,去拒絕老人的要求;反而更不理所應當,覺得那是公婆該給予的,毫無愧疚。但是,換另一個角度,她也在為自己的家著想,為自己的下一代努力,這有錯嗎?

總而言之就是理不清,越理越亂。

在這裡我不認為誰有錯,只是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得知兒子這麼為難,作為老人也不能去逼兒子,然而孝順父母,那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做我兒子,我們不能推脫,更不能把身不由己,當作為由。既然事情來了,一家人和氣商量,把事情解決。畢竟,無論父母,還是做子女的各有難處,如果能夠彼此遷就,相互謙讓,我想問題也就解決了,家庭也就會和和睦睦了。

對於上訴故事,大家怎麼理解兩代人的“痛”?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種懶是楊鎖,父母雙亡後活活把自己餓死,網友:懶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