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之127
“聽新房系列”之一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盛夏的窗外碗蓮綻放,能聞到那盞青花瓷碗飄來的嫋嫋清香。
王小波曾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才不負光陰。
理想的婚姻狀態,是彼此看中對方的內在品質,而非日漸消耗的有形。對方理解你在追求人生職業路上的低潮,相惜相伴,走過風雨,迎向彩虹。
1“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四句話,一直被中國人稱為人生的“四大喜”,也是每個中國人的最大願望。
廟堂之高,江湖之遠。即便同樣是喜事,也各有各的不同。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即便是困難年代,婚事還是要操持。
舊時候農村的婚事,基本上還是要講究“三媒六證”的。
聽老人們講,婚事是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
“三媒”是指: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還有就是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
在當時的六七十年代,父母倒是不包辦孩子們的婚姻了,但媒人還是必須要的。
所謂“新人進洞房,媒人扔出牆”;媒人的作用,就是撮合成婚事;一旦新人進洞房,基本上也乖乖地往後站了。
大多時候,是一個媒人在兩家跑來跑去地撮合,說白了就是為了兩家的一點“酬謝”或“謝禮”。
遇到一些難纏的人家,就要雙方各出一個媒人,共同來說合這樁婚事。
2至於“六證”是指: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個鬥、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個算盤。
語出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
解放後,古時的繁文縟節已經精簡了不少。
“六證”是早已不見了,“三媒”也基本上變成了一到兩個媒人。
但“禮節”畢竟是“禮節”,雖然“節”簡化了不;,但起碼的“禮”還是要有的,當然也包括給媒人的“禮”。
農村的婚事,簡單素樸,就圖的一個喜慶氣氛。
農村的習俗,有人結婚時,要有人去聽新房;而結婚的那家,也希望有人去聽新房。
沒人鬧新房、聽新房的人家,會感到在村裡為人不好,父母面子上很過不去。
但有的人家,實在是為人不好,到夜靜更深時,還真是沒人去聽新房。
對此,大人就嘆口氣。
快睡時,在兒子的新房窗前,放上一把竹掃帚,意思是代替人在聽新房,也要圖這個吉利。
3“小孩屁股三把火”。
鬧新房、聽新房,是孩子們最喜歡湊熱鬧的時候。
跑前跑後地圍著大人轉,主要是想蹭幾塊結婚人家給的喜糖。
但有很多“新聞”,確實是在聽新房時聽出來的。
有很多好玩的事,也是在“聽房”時聽到的,有時甚至成為流傳經久的“經典”笑話——
說是某村有個孩子,在幾歲時,睡得迷迷糊糊的,聽見父母房裡有動靜,還說到“掰開”一個詞。
這孩子以為是父母在偷吃燒餅之類的,就發著癔症闖進去,大呼小叫地說:“你們在吃啥?吃燒餅啊?掰開給俺一塊。”
突然出現的孩子,把父母驚嚇得半死。
4他爹就感嘆:“俺娘哎,這孩子就惦記著吃了。啥都能掰開給你一塊,這個也不能給你掰一塊啊!”
他娘就縮在被窩裡,使勁踹他老爹,罵:“老沒正經的,拿老孃涮開心啊!孩子缺心眼,你也缺心眼啊!還不快把他趕走!”
他爹見孩子還在炕前伸著手、等著東西吃呢,就伸手從炕下撈到一隻鞋底子,使勁抽那孩子手心,罵道:“滾你孃的,以後再在半夜裡出來攪擾,老子丟你到糞坑裡去睡。”
那孩子被打得甩著手,“嗷嗷”叫著:“俺爹哎,不給東西吃,也不能這樣打俺啊!”
一邊叫,一邊一溜煙地滾回到屋裡的炕上去睡了。
第二天,這孩子還是沒想明白他爹昨晚上為什麼打他,就去問其他人。
街坊聽了,笑得要死。
逗他說:“憨小啊,以後再聽見你爹這樣說,你別去跟他要東西吃。就偷偷躲在裡間門裡面,聽你爹和你娘說點啥,你白天學說給我們,俺給你買燒餅吃。”
那孩子聽說有吃的,還真相信了。
5俗話說:“廟小妖風大,池小王八多”。
鄉村閉塞,加上那些年也沒啥可娛樂的,添油加醋地流傳點家長裡短,也算是一些無聊人的專利了。
轉天,這孩子就來找街坊,學說昨晚上他爹和他娘說的些子啥,笑得街坊東倒西歪。
還真有個街坊,給他買了個燒餅吃。
那孩子拿了燒餅要回去時,那街坊還喊他:“掰一塊,明天聽到啥,再學說來聽,還有燒餅吃呢!”
那孩子點點頭,將燒餅揣在懷裡,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但此後,“掰一塊”卻成了這個孩子的外號。
開始,每當別人喊他“掰一塊”時,這孩子還懵懵懂懂不知道是咋回事,有時還哼著哈著地答應著。
6直到有一天,被他爹聽說了這孩子的外號,脫下鞋子來在屁股上飽揍了一頓。
打完了,才跟他解釋“掰一塊”是什麼意思。
這孩子才恍然大悟,一邊捂著被扇腫的屁股,一邊跳著腳地罵那些喊他“掰一塊”的孩子。
以後,每當別人壞笑著再喊他“掰一塊,昨晚可吃到燒餅了”時,就惹得這孩子面紅耳赤地追著別人打。
以至於這個孩子到了四五十歲、趕著一群羊在街上走過時,還有長者喊他:“掰一塊,燒餅好吃不?”
另一個老者幫腔說:“俺看夠嗆,燒餅怕是沒他的份。”
對於長者,“掰一塊”倒是不好罵了,只好氣得臉紅脖子粗地嚷:“俺都有兒媳婦了,別喊這外號了,多難聽啊!”
之後,氣呼呼地抓緊趕著羊群走了,留下身後的一地羊糞蛋子和一片鬨笑。
古人云:“養心貴於靜,淡泊宜於性。”
一個人只有保持安靜,才能放鬆自己,淡泊從容。
蘇軾被貶黃州,為自己建了一座草堂,他請人將草堂四壁繪滿雪花,稱之為雪堂。
外界複雜紛擾,雪堂卻獨守一份簡單。
閒來無事,蘇軾便靜坐其中,獨自面對四面雪白,內心平靜而豐盈。
現代人忙忙碌碌,沒有一刻安閒;疲憊的心靈時刻緊繃,遲早會有崩斷的一天。
所以,要安靜下來,一個人才有時間去沉澱,去反思,去昇華。
靜能生慧。
只有安靜下來,才能擁有一份應對複雜的智慧。
只有心靈安靜下來,才有了觀照萬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