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的世界》
作者 | Alison Escalante M.D.
翻譯 | 陳陽
審校 | 酷炫腦主創 & 小注
節日的根本目的其實就是讓我們從生活的重負中解脫出來。也許是時候拋開“完美主義”,讓自己輕鬆地過個聖誕了。
聖誕節在你腦海中是什麼樣的?是燈光閃爍的聖誕樹、相聚一堂的好朋友、色彩繽紛的聖誕禮物,還是喜悅中帶著留戀的心情?如果把日曆往前翻幾頁,你眼前呈現的景象會不會有所不同:也許桌面上有一份長長的節日待辦事項,心情則是期待中摻著一絲焦慮?畢竟,節日的喜慶並不會憑空出現,總要有人來做各種準備工作。而伴隨我們的,則是節日特有的壓力。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約31%的美國人覺得自己在聖誕節有種“忙瘋了”的感覺。49%的女性表示,為了過一個“完美的聖誕節“,自己要付出很多,並且承受不少壓力。美國心理學會(APA)指出,節日壓力和其他型別的壓力有所不同,並且對女性的影響比對男性更大。
慶祝的需求對北半球居民來說,冬季是大型節慶活動集中的時節。除了聖誕節,還有印度的排燈節(Diwali)和猶太人的光明節(Hanukkah)等。此時,北半球夜長晝短,人們享受的燦爛陽光一天比一天短,並在冬至日(12月21日)到達極致。人們厭倦了黑暗和寒冷,於是用彩燈來製造光,用各種慶祝活動來增添熱鬧溫暖的氛圍。在歷史的演進中,不少新的節日逐漸取代古老節日,但對光的追求並沒有改變。每當節日來臨,路燈、樹木、房子都被裝飾一新、明亮閃爍。
《少年犯》
然而,當節日的燈火一盞盞點亮時,人們肩頭來自節日前要務的壓力似乎也悄悄沉重了起來。
過節時不得不做的那些事禮物幾乎是節日必不可少的。以聖誕節為例,人們常常提前幾周就開始著手準備禮物。當你看到購物清單上的物品被一行行劃去,正慶幸今年採購提前完成任務時,卻意外收到了某位親戚送來的禮物。又或者是在拜訪親戚朋友的時候,發現自己沒有為孩子們帶夠紅包。“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句話在節日大采購期間,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手寫賀卡的時代,人們可能要花幾天功夫準備聖誕賀卡。不少家庭還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拍一張全家福,定製成聖誕賀卡寄給親友。除了寫到手腕痠痛,你還需要準備充足的郵票和信封,儘量不要弄錯地址……工作量和壓力感可能絲毫不低於上班。如今,社交媒體為人們提供了便捷的電子賀卡,但依然有人堅持用手寫賀卡體現誠意。
如何應對節日壓力?對付節日壓力,“深呼吸、觀察、行動”三個步驟也許會有所幫助。首先,如果你因為和節日相關的各種事務感到頭大,可以先做幾個深呼吸,讓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這是你釋放壓力的開始。接下來,仔細觀察感受自己的內心,想想壓力究竟來自哪裡。許多時候,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和感受,或者感到自己忽視了別人,沒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是造成壓力的主要原因。不過雖然道理人人都懂,我們卻很難立即“行動”起來擺脫壓力。
《瑞克和莫蒂》
那麼,我們不妨把觀察這一步繼續延伸下去,脫離我們自己的小圈子,看看節日本身的傳統和習俗。人們究竟為什麼要過節呢?來看看排燈節這個例子吧。排燈節是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的節日,一共有五天。它在時間上恰好與印度教的新年重合,象徵著善良戰勝邪惡、光明驅散黑暗。在排燈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裝飾蠟燭彩燈、燃放煙花;人們與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共享美食、交換禮物,也會在此時更樂善好施。
有沒有發現,如果撇開宗教因素,人們慶祝節日的方式是十分相似的。這也意味著,過排燈節的人與過聖誕節的人,可能面臨著一樣甚至更大的壓力。排燈節到來前,人們還要在家徹底大掃除一番,這與我們的春節也很類似。可是當代社會繁忙工作的人們哪有時間大掃除呢?同時,社會對女性操持家務的期許,使得職場女性在此時更是壓力倍增。
從節日的起源中發掘文化含義除了慶祝方式,不同節日的起源也有類似之處。在聖誕節、排燈節、光明節的起源故事裡,都有神降臨到人間,帶來希望、光明、真理與歡樂的情節。排燈節中, 羅摩神(Lord Rama)戰勝了邪惡之神,救回妻子悉多(Situ),重返故土。光明節的故事裡,猶太民族戰勝異族,收復耶路撒冷,上帝的奇蹟讓油燈持續燃燒了八天。而聖誕節的起源中,神化身為凡人,把光明帶到黑暗的世界,宣告著希望、和平。對於這三個節日,慶祝的源頭與理由似乎都包含著相同的關鍵詞:光明、歡樂、團聚與慷慨。而大多數人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些節日擁有多麼相似的主題氛圍。
《小婦人》
今天,不只是基督教信徒,幾乎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在慶祝聖誕。而聖誕節對於不信教的人們可能反而更加輕鬆愉快。在那些地區,聖誕節是次要的宗教節日,他們可以和家人一起放鬆地享受愜意的時光。聖誕節在這些地區的商業意義大過宗教意義。
節日的個人意義儘管古老的神話對節日有相似的象徵性解讀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深切盼望,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節日依然有著獨特的個人意義。於是我試著再次從自己的角度理解節日的獨特含義。我想到了與親友團聚、其樂融融的氛圍,想到了孩子們拆禮物時欣喜的表情,想到了窩在沙發裡暖洋洋的感覺,也想到了期待已久的節日大餐……但這些意義似乎都與“責任”或“負擔”二字並不沾邊。我們最珍惜的事物往往是人與人的交流。
節日的根本目的其實就是讓我們從生活的重負中解脫出來。也許是時候拋開“完美主義”,讓自己輕鬆地過個聖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