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多子女家庭中,最常被我們提到的就是“公平”這兩個字,倘若父母對孩子能夠一視同仁,那麼兩個孩子之間的相處以及親子之間的關係都會比較和諧。

相反,如果父母犯了“偏心”的大忌,就會讓整個家庭陷入到一種“失衡”之中。

久而久而之,兄弟姐妹之間只會越來越疏離,子女與父母之間也會變得淡漠無情。

不久前,一位網友給萱爸投稿,字裡行間滿是憤憤不平,這令她難以釋懷的正是婆婆的偏心。

以下內容來自讀者投稿:

過年我孝敬公婆一萬塊,小叔子只買東西不出錢,婆婆卻誇他好孝順

我是一名7歲孩子的寶媽,在家裡是獨生子女,從小就習慣了父母的疼愛,也從來沒有感受過什麼是偏心,直到我和老公結婚,融入到了另一個大家庭裡。

我老公在家排行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也就是我的小叔子,婚前上門去拜訪公婆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他們明顯疼愛小叔子,對我老公有些不冷不熱。

那時候我並沒有覺得這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因為我老公為人木訥,並不像小叔子那樣能說會道,哄得老人高興。

但2年後,當小叔子結婚時,我第一次對公婆的這種“偏心”感到了強烈的不滿。

我們結婚時,公婆只出了房子的首付,其他的裝修,車子全是我孃家出,但小叔子的婚房卻是公婆全款支付的,而且還給他買了一輛代步車。

知道我不滿後,老公趕緊安慰我,說我們條件比小叔子好,父母適當幫助一點也沒什麼,為了家庭和睦,這口氣我忍下了。

去年臨近過年,我和老公商量給父母包多少紅包,老公是個孝子,提議說今年年終獎漲了,就給個大的,雙方父各孝敬一萬吧。

我對此也沒什麼意見,年三十那天,我們帶著孩子高高興興地去了公婆家,小叔子先我們一步到,正和老婆坐在沙發上嗑瓜子,見我們來了倒也客氣氣。

吃完年夜飯,公婆給我女兒發完紅包後,我就把準備好的一萬塊錢給他們了,公公接過錢後很理所當然地就揣進了懷裡,嗯了一聲,就沒再說話。

這時候,小叔子嬉皮笑臉地湊過來說:

“爸媽,我們可比不上哥嫂那麼有錢,不過雖然我沒準備紅包,但單位發的幾袋醬肘子我可是全給你們帶來了,我知道我媽就愛這一口!”

小叔子話音剛落,婆婆就喜笑顏開地走過來,親熱地拍了拍小兒子的肩膀:“就你知道心疼人,我好久都沒吃醬肘子了,不錯,我兒子孝順!”

小叔子夫婦一聽老人高興了,立馬趁熱打鐵,將公婆哄得合不攏嘴,而我和老公則非常尷尬的站在一旁,那一刻,我深深地感覺到他們才是一家人。

晚上8點不到,我就拉著老公回家了,路上,我將不滿全都發洩了出來:

“我們敬你爸媽一萬塊錢,竟然抵不上小叔子的一袋醬肘子!這樣的父母實在太讓兒女寒心了……”

老公自知理虧也不敢反駁,只是咕噥著說那是他親弟弟和親父母,他也很無奈。

整理好情緒後,我又覺得老公才是這個家裡最受傷的人,可能天下老人都這樣吧,最孝順的最懂事的孩子往往是最不受重視的那一個……

@ 媛媛

很奇怪,生活中往往父母最偏心哪個,哪個就越沒出息,我家婆婆3個子女,特別疼小兒子,結果現在就小兒子過得不好,連正經工作都沒有,還要啃老。

@ 帶你過海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唄,一般孝順懂事的付出再多,在父母眼裡就成了理所當然,而那種會花言巧語哄老人開心的就很能得到重視。

@ 羽

我們家姐弟3個,父母從小就疼弟弟,弟弟長大後也的確很有出息,在大城市安了家。

但是說起孝順,是絕對不如我和我姐姐的,他每年能回來看一次爸媽就算不錯了,而我和我姐每週都回去和父母團聚,幫他們幹活。

萱爸有話說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愛應當是均衡的。

一碗水端不平只會增加子女之間的矛盾,也會讓自己陷入對某一個孩子的過度寵溺中,進而使他形成依賴、自私的性格。

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65歲老人哭訴:到晚年才知,一味的付出不值得,即使是最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