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的記憶裡,有一個姑姑很奇怪。我的印象裡,她和姑父一直都是分家的狀態,兩個兒子,一人帶一個。姑父帶的兒子結婚有孩子,嫂嫂從未見過一面,就跑了。
侄子和我同歲,自然是玩得來,有不少的寒暑假我都在姑姑家度過。吃姑姑做的飯,睡姑姑這邊的房間。閒時卻和侄子玩耍。對於姑姑和姑父為什麼沒有一桌吃飯,一床而眠的原因,未曾得知。只記得母親說過:“姑父很吝嗇,姑姑受不了,所以兩人才是分家的狀態。”
【分家:在我的觀念裡是兄弟之間的用法,未料到夫妻還可以有這樣的操作。】
我家的情況也不好,自身性格木訥,自然不習慣關心別人家的家事。哪怕是父母的感情糾紛,家裡的雞毛蒜皮我也是漠不關心的。
自然無法體會姑父的吝嗇有幾何?
今天父親上來說的一句話,讓我整個腦海裡都是那個被子和姑姑的委屈。
“姑父自從搬上去,他的被子就沒有洗過,但是他就還是蓋得”(神一樣的操作,表哥修房子也是10年時間綽綽有餘)家裡有洗衣機,再是懶也能洗一洗的呀?
父親又絮絮叨叨講到:“姑父太捨不得了,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表哥買給他的一件衣服,他穿了一次就丟在那裡。後來那個貓就在上面睡覺。樂樂(表哥的暱稱)回去看到,就拿來洗了放在自己的房間。姑父就說,“哎!說買給我的衣服,怎麼又收回去了【怎麼不給收回呢?按照表哥的消費觀,那個衣服應該也是好幾百,對於我們一大家族的觀念來說是奢侈品的體現,姑父都不珍惜,怎麼可能不收回?】
姑父一個人煮著紅苕飯,咽不下去。表哥在家就跑到姑姑家吃飯。問姑姑為什麼不讓姑父來吃了。 姑姑又道:“我怎麼要讓他來吃,他那麼吝嗇的人,自己買了吃的從來不拿來吃就算了,還經常講什麼地方的什麼好吃,每次趕集要跟著你一起去,一起回。從來都不請你去搓一頓。“
聽到這,瞬間明白了姑姑幾十年的委屈,記得姑父的母親臥床不起的時候,一直都是姑姑精心照料,餵飯擦洗等等。沒有一件事情,姑父主動去做過。
也難怪嫂嫂會離去。
節儉一直是我家族的偽優良傳統。只是想著節約,未曾想過給自己可以創造更多的收益投資。
姑父是憑著實力單身,讓自己的兒子也感到害怕。
“錢不花掙來何用”已經記不得是誰說的,不過確實覺得是至理名言。我那麼拼盡全力,就是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不那麼憋屈。可以過上我想要的人生,買我喜歡的東西獎勵自己。
有多少家庭被這樣的觀念荼毒?
勤儉節約是美德,這句話本沒有錯。錯的是用力過猛,忘記了基本的日常所需。我們要節約,是不能讓糧食等資源白白浪費掉,被吃掉消耗掉給到我們健康的身體那叫投資。
有了健康,我們才有創造一切的可能。
有一句話我會牢記:“錢是一定要花的,但是要量力而行。要花的是當下的健康投資,孩子的教育投資,未來的風險預防投資。量力而行的,是一定要有一點存款在手,預防黑天鵝突然飛撲而來。”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父親姑父一樣的想法?
覺得人就應該節約,少用些,我就可以少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