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1、反抗:想方設法改變自身的命運。這種觀點強調的是破壞,屬於西方的,即保護你自己;善待自己;(生命高於一切)

2、順應:講求調和適中,隨遇而安,適應環境。 這種強調中庸平和,與外界和平共處,是中國的,東方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道德至上)

3、反思:自我否定,謀求內在滿足和心裡愉悅。這種觀點,要求看輕自己經歷的苦難,認為這些是給自己的磨練。不重物質,唯求精神愉悅。這是印度的。

任何宗教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信徒,都說明了它符合眾生的精神欲求和心理渴望。世界上的三大宗教都瞄準人類的苦難做文章,並給世人指出了一條走出苦難的路徑,這正滿足了活得艱難的世人的心理渴望。

作為一個東方人,他還是認同了東方的審美觀,就是認為苦難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要學會在苦難中追求平靜和和諧。

可在西方,凡高表現的是對生存空虛的難以自拔的絕望,卡夫卡表現的是骨子裡的孤獨和悲愴。或許東方人與西方人相比,更缺少了點反抗意識和自由意志。面對喪妻,莊子可以鼓盆而歌,那是痛徹骨髓的恬淡。在現實與理想衝突時,《梁祝》可以化蝶,《牡丹亭》可以還魂,那是我們民族對於圓滿的心理認同。可是,我們忘記了我們還活著。

11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也談過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