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不知不覺我就會哼起這首小時候的歌曲。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羨慕的物件:漂亮,優秀,家境優越。我的初中同學就是這一位。爸爸是老師,小學初中高中家門口上,大學去了市區她家人在市區買了套房方便她回去。大學畢業去省會工作,她爸媽又在省會買了房。之後結婚生子,可能前期一切順風順水,遇到了裡表不一的婆婆。之後生活細節不太知曉,但是她朋友圈的狀態跟她自己的身體狀態呈現出生活的波瀾。
我是江浙地區的獨女,父母開明家庭和睦,但是家境普通。記得我12歲開始去隔壁鎮上求學,認識了我上面的同學。第一次離開家的我哭了將近一年。自己洗衣服,做飯,當時我還沒有水池高。之後上初中,高中,大學都是自己一個人。畢業後求職,我記得當時問我爸爸:你希望我留在老家還是隨便,如果我去外地了我就回不來了。記得當時爸爸的原話是"隨便。"之後我就成為了"滬漂一代。"
現在反觀我的整個成長過程,我們大事的節點:去哪裡上學,讀什麼專業,那哪裡工作,都是我自己做的決定。我爸爸至今都不知道我的工作地點在哪裡,我的新家在哪裡。本來我離開家鄉上學,求職是因為我對於親人的依賴太強。當然我也在無數次自己拖著行李,搬家的時候後悔我為什麼跑這麼遠,但是我已經回不去了,我已經適應了大都市的一切,不習慣家裡的人際交往。
這些天公司有女同事生二胎,因為第一胎是女兒,第二胎也是閨女。周邊的人談及她在家裡不被重視,婆家重男輕女什麼的。聽完真的心累。我們現在地標上海,能出來工作的一般都是受過教育的,而且家境不錯的。現在社會環境一邊鼓吹"剩女"嫁不出去,一邊"重男輕女",這些社會思想真的不知道怎麼了。女人你真的要嫁人嗎?嫁人了就真的幸福了嗎?現實對於後續子女的教育有什麼啟示呢?女兒真的要富養嗎?要嬌養嗎?生活教會了我很多,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原有的一些想法都在改變。
我不想對抗社會,也不想去與那些頑固思想辯論,我能做的只是管好我自己。每當聽見我婆婆說我們的一些朋友30多歲還不找人,給人家介紹的都是一些不入眼的。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你這麼大了,有人要你了就不錯了。要知道她們的閱歷,收入,接觸的人群已經讓她們的眼光變高,她們已經接受不了將就,其實也沒必要將就。結不結婚,跟誰過都是一種生活方式。高質量的活著總好過一地雞毛。
將來我的女兒我想我會跟她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帶她認識這人世間。雖然開始有點殘酷,但是生活的鐮刀可不管你是男是女,人終究得靠自己活著的。今天聽到一句話很受啟發:最清醒的人都是努力的活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