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前面已經說了,六慾中的“見欲”不是視覺。視覺是客觀的,但見欲卻是主觀的。能不能看見那是視覺的問題。想不想見卻是見欲的問題。

被吐槽無數的金雞獎海報,有種說法:現代中國人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美商。

曾經有一次,我妻子讓我把兒子面前的玉米收起來。而我老是沒看到。這讓她很生氣,於是拿起了兒子身前的玩具玉米:“這不是嗎?”

這的確是玉米,但當她向我發出指令時,我想的是兒子剛剛才在玩的真玉米。這個判斷就讓我對那一小塊小玩具視而不見,因為真的玉米有層綠色的皮,所以我首先就把那個黃色的假玉米給忽略掉了。

其實世間有很多這樣的事,也就是用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事物。這在藝術上就叫“審美”。

我們都知道,審美非常主觀,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就象郭敬明的電影,他的粉絲可能看得熱淚盈眶、尖叫連連,其他人卻可能如坐針氈,恨不得自插雙眼。

審美還受時間的影響。貝聿銘設計的盧浮宮博物館入口,曾經被稱為巴黎古城的一道傷疤。現在卻早已成為法國的驕傲。相比之下中國古典建築更是命運多舛,本來曾經是能工巧匠心血的結晶,在上個世紀往往淪為封建落後的象徵,這些年拆得太多後才又被捧為民族永恆的記憶。美從來就不是絕對的,它離不開人們的需要。

引起爭議的盧浮宮入口金字塔

所以美的標準是多變的,因人而異的,大氣的有豪邁之美,小巧的有精緻之美。男人有陽剛之美,女人有陰柔之美。有時這些是絕對不能通用的。男人有陰柔之美就叫“小鮮肉”,女人有陽剛之美那叫“女漢子”。當然也有人就好這一口。因為現在已經是一個多樣化的審美時代。你要理解,蒼蠅也有追逐大便的自由,不是嗎?

雖然“美”的標準很泛,不過幾千年總結下來,屬於視覺的不過“線、光、色、形”四類。它們內部還是有規律的。如果瞭解這些規律,那麼至少你的審美是有章法的。否則只有隨性而為了。

所謂“線”其實是代表所有二維圖形,一般都會講“點、線、面”中。其中“點”就是單個小點,如果它是獨立的存在。當然沒有任何意義。但如果它們上了數量,就產生了疏密、遠近的變化,最典型的莫過滿天繁星。

但點的數量一多,人們就自動將它們連線成各種圖形。因為人腦雖然強大,對大數量的東西的記憶還是有限度的。所以才會將它們組合起來記憶。這樣線條就誕生了。基礎線條有兩種:直線和曲線,直線陽剛,曲線柔美。

點的連線構成了星座

線條的藝術化組合就是圖形。西方的星座,東方的星官都是把點聯結成線成的。充滿神秘和想象的美感。但也是有文化底蘊在裡面。就象北斗七星。中國人看成勺子或者車輛,西方人看成有尾巴的大熊。這就是文明的不同所致。

一些圖形也是東西方都接受的,常見的有五角星,它是金星軌道的具象。還有六芒星,它是魔法的標誌。古代有些宗教人士就專門在大地上設計和建造圖形造形,將這做為一種通神的方式。在東方它就被賦予一個特別的含義,也就是“結界”,宗教人士宣稱它能守護一方安寧。

但絕對的二維圖形只存在於紙面,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的世界。而光就成為二維與三維的分界。技藝高超的畫家可以在紙面畫出幾可亂真的三維圖形。關鍵就在於對光線及其造成的陰影的模擬。但相對而言,這是西方人對藝術的理解。我們的祖先要痴迷二維圖形得多。對中國國畫藝術而言,在紙面上重現現實有什麼意義呢?真正的藝術應該是對現實的超越。有一些高人,能夠僅憑一隻墨筆,畫出世間萬物。透過濃淡疏密的線條模擬自然的顏色,那叫“墨有五彩”。而真正的顏色也是世上最神奇的東西之一。這是人眼的專利。

現在已經知道了,人眼能夠看到的光線只是整個電磁波譜的一小部分。而這一小部分在稜鏡的折散下可以分出多種顏色。世人命名為“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

彩虹就是大自然的稜鏡

當然世間遠不止這七種顏色,但不會超出這七色之間的過渡色範疇。而顏色可以隨明暗亮度而變化,而它們本身又有深淺濃淡的變化。於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有了萬紫千紅。

為了讓複雜的事變得簡單,人們從如此多的色彩中選擇了三種顏色,即三原色。但所謂“三原色”有兩種,一種是紅綠藍,一種是紅黃藍。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世間顏色本來就有兩種,其一是光色,也直接就是有顏色的光,電視裡、電腦裡的就是這種顏色,它是一種“加色混合”,七色相加就是白光。其二是顏料色,不發光的物體,像紙上,衣服上的顏色就是這種。它本身沒有顏色,是依靠反射的光線呈現顏色。如果將不同顏色混合就是“減色混合”,會呈現一種近似黑色的顏色,因為反射的光線越來越少。

而在這方面,我們的祖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提出了五正色的概念,即“青赤皂白黃”五色。其實也就是三原色加上黑白兩色。後兩者可以理解為光的明暗,但祖先們卻賦予了它們更多的含義。瞭解五正色就是了解中國文化的基礎。

五方五色

首先是代表春季、仁慈、肝臟、魚類、眼睛、樹幹、酸味、東方的青色。其實它也是五色中最神秘的顏色。因為它到底是藍色,還是綠色,甚至黑色,一直沒有定論。所謂“青梅”,應該是淺綠色。“青草”,那應該就是深綠色。但一看“青絲”,就成了黑色了。“青天”就是天藍色。“青花瓷”就是深藍色。“青出於藍”又象不是藍色。很多人都能感覺到青色,又說不出青色。現在RGB顏色以0,255,255為青色,也就是綠色和藍色的一種混合色,但那就是青色嗎?不敢說。但不管如何,因為一提到青色就讓我們想到青春,有一種李子一樣酸澀卻幸福的滋味。

接著是代表夏季、禮節、心臟,鳥類、舌頭、火焰、苦味、南方的赤色。注意,不是紅色。古代的赤色其實指的是現在的紅色,古代的紅色其實是粉紅。它會讓人想起鮮血,有一種激昂的力量。

皂色,也就是黑色。這個“皂”其實指的是成熟的皂角顏色。這是種接近黑色的植物。黑色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冬季、智慧、腎臟、有堅甲的動物、耳朵、水、鹹味、北方。同時也象徵冥府和死亡。

白色,代表秋季、義氣、肺、野獸、鼻子、金屬、辛味、西方。同時也代表純潔和光明。

黃色,因為四季已經被分完,所以專門從夏季後面搞了個“季夏”屬於它,其實是死板的分法,同樣為了湊齊五竅,把“口”給了它,其實這隻證明五行的世界觀是有缺陷的。它也代表著信用、脾腎、人類、土壤、甜味,中央。同時也可以讓人聯想到權力、財富和陽光。

有五正色就有五間色,但這個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了。

五間色

五間色是比五正色低一個等級的存在,但有時也可能居於高位。它們是由五正色合成的。分別是:

由青色與黃色合成,象徵東南的的綠色。有名的“孔雀石”其實就是種綠色。

由赤色與白色合成,象徵西南的(其實是粉紅)。讓人有少女的感覺。

由白色與青色合成,象徵西北的碧色(淡藍)。給人一種淡雅的感覺。

由青色與紅色合成,象徵東北的紫色。有些時候紫色象徵富貴。唐朝的極品官服就是紫色。

由黃色與皂色合成的硫黃色。有時一些皇貴妃可以用這種顏色。

這樣就化五色為九色,表達的範圍更為豐富了,最關鍵是它們讓顏色有了層次感。

如此多的色彩之間的相互配合就是一門學問。如果對此一無所知的話只能讓人“目迷五色”。一些失敗的配色讓人哭笑不得。如“紅配綠,醜得哭”,“紅配紫,臭狗屎”。

但高手也可能將這些“死亡之色”配成經典。就象紅臉的關公配上鸚哥綠戰袍,再騎上赤兔馬,威風凜凜,這是中華民族的信仰。

現代配色是很考驗人能力的活動

千年下來,配色也有了法度,如:“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白得淨”。

有個配色秘笈就是:黑白金銀灰不算色,對比色要有主次,不要超過三種

掌握了這些方式,不但能創造美,甚至能改變人的身理和心理。

有說隋朝年間,煬帝患上了消渴症,這是糖尿病的一種,藥石無效。於是請來一位名醫,但該醫生說要去合藥,只是先進畫兩幅,叮囑皇帝每日早晚各看畫一次。

煬帝依法展卷一看,原來第一幅是張“青梅圖”,梅子粒粒,又大又圓,想起它青澀的酸味,皇帝不由口中生津。

然後開啟第二幅,卻是一張雪山圖。白雪皚皚,冰風吹霽,如身臨其境。煬帝頓感遍身生寒,連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就這樣,煬帝看了此畫幾個月,病症居然不藥而癒。煬帝又驚又喜,再請回醫生,問對方合的是什麼藥?

醫生笑了笑,說:“我合的就是龍池之水琳宮之風啊。陛下看了我的畫推動了氣機執行,怎麼不好呢?”

色彩能影響心情

這就是用藝術移情,用視覺帶動味欲、身欲,從而改變人的身體的極好例子。

顏色之上再進一層,就進入了從立體的形狀感知美的範疇,在這裡的情況更趨複雜。因為它是從三維的角度,結合形狀、顏色等因素探究美的極致。

但是這裡面有一種悖論,其實很早就有人發現了。那就是有時候我們評價是以奇特、怪異為美。就象評價金魚。其實它本來是以普通的鯽魚為基礎培育出來的,卻變異成各種奇特的品種。比如說眼珠外凸的“龍睛”。頭上長瘤的“獅頭”、尾巴象蝴蝶的“蝶尾”,簡直是越怪越好。

金魚

但評價美人,就不會以眼凸、頭長瘤子,異形肢體這些來評價了。美人都是要越端正越好,增一分嫌胖,減一分嫌瘦。

其實這就是看對方在你眼中的地位了。金魚是作為玩物的。人們關注的其是否更有特色。而你真正的愛人,是要同你生兒育女的。你總不希望生下的孩子眼凸、頭長瘤吧?

雖然有時候社會風氣也會給人的審美產生影響。比如說唐代以胖為美,明清以小腳為美。但是有些需求其實是刻在基因裡的。因為從上古開始,任何生命都在為繁衍做努力,好生養往往就是擇偶的一大指標。現在這一要求雖然很少有人訴諸於口了,但卻會以行動來得到證明。得到愛情的往往不是最美的女孩,而是最能讓人想家的女孩。

人體之上還有建築。而建築的完美與否也是有法度的。幾千年下來,西方總結了黃金比例,即1:0.618,也可以是1.618:1。這是自然的一個美學奇蹟。天然地契合人的大部分審美需求。就以一個人體為例吧,肚臍就漂亮的位置就在人身高的黃金分割點處、眉間也最好位於發緣至下巴的分割點處等等。

黃金比例的螺旋

將其上升到建築也是如此,就象埃弗爾鐵塔,高300米,在它上面有個第二層平臺,距地115米,正好位於黃金分割點上。而正好從這裡,鐵塔的四個腳開始了內收。

埃弗爾鐵塔的黃金比例

著名的古希臘帕提農神廟也是如此。它的正面長邊正好是窄邊的1.6倍,也符合黃金比例。

帕提農神廟的黃金比例

但轉到東方,這條準則好象就失靈了。中式建築的比例就不是黃金比例了。這是我們的祖先不如西方人聰明嗎?

學者一字一句地研讀古書,忽然眼睛一亮。在《周髀算經》中就提到“方圓之法”,稱萬物的道理都可以根據方圓之法來推算,這是大建築師立下的規矩制度。或者將方改為圓,或者把圓改為方,方中有圓是圓方,圓中有方是方圓。

方圓之法

這段話很難理解,哪怕旁邊配了圓,也就是一個圓內接正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內接圓形也一樣。但聰明的學者還是破譯了其中的奧秘。這指的就是中國的建築比例,它不是西方的黃金比例,而是方形的直邊與斜邊之比,即所謂“方五斜七”,就是√2:1,約等於1.414:1或者1:√2/2。這個被叫做“白銀比例”。

幾種貴金屬比例

這是因為中國與西方的不同國情造成的。西方崇拜神,其實也就是自己的性情。而中國人崇拜天,也就是自然的規律。

天圓地方,所以方內接於圓。智圓行方,所以圓內接於方。白銀比例就是中國人審美和智慧的產物。

常用的白銀比例被用於中國的建築。比如中國第一木塔應縣木塔,它的塔剎與塔身就有一種√2:1的關係。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建五臺大佛光寺,也是等於2√2:1 的。

木建築的白銀比例

就連我們常用的列印紙也是這種比例的產物。A4紙尺寸就是297:210,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除一下。而A3紙也變成了420:297。這個比例的霸道之處就在於只要是這個比例的紙橫斷,所得出的比例也同樣相等。

雖然我們已經發現了疏密的集合,不同風格的線條,陰陽的明暗,配色的訣竅,建築的比例。它們滿足了我們的“見欲”。但這只是美的法則的一小部分,雖然因人而異,但人類在追求美的這條路上已經走了幾千年,以後還會繼續走下去的。在未來我們會發現更多的美好。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夫妻生活中,很重要的三件事,你做到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