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處世之道,處處遭排擠、惹人嫌,懂得處世之道,會把各個方面打理的井井有條,看看聰明人的六個處世之道。
1.親戚不共財,共財斷往來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看看身邊那些老死不相往來的親戚,大都是因為利益紛爭斷送了這段親情。
在金錢面前,最能看出人性的弱點,即使是親生父母、兄弟姐妹,為了金錢鬧上法庭的人也不在少數,更何況關係又遠了一些的親戚朋友。
如果想要維持這段親情,就不要把這段親情與金錢扯上關係。
2.不做中人不做保,一生一世無煩惱
拿自身信用做擔保,比借錢給別人還可怕。
老子云:“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家無信不和,國無信則衰。”如果因為給別人做擔保,把自己的信譽毀了,對自己今後的發展影響很大,得不償失。
3.鼠貓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圈子不同、三觀不一致,沒有必要強忍著融入進去。
人與人相處,合得來就處,合不來就散。如果硬要融入,只會作踐了自己,為難了別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人生短短數十載,何必浪費時間,與不相干的人糾纏。
4.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人都是要面子的,如果一個人真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不會低下頭來問別人借一把米來充飢,這時候如果能救濟他,不僅為自己積德,還能得到他發自內心的感激。
柴與財同音,在很多地方都有隻進不出的說法,所以講究的人都不會借柴給別人。而且柴漫山遍野都是,但凡勤快一些,也不會找別人家借。
衣服是用來遮羞的,在古代窮人家中連米都買不起,哪還有錢買衣服穿,如果別人張口問你借衣服,那也是因為沒辦法才張口,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古人的鞋子大都是自己做的,只要不懶,就不會張口問別人借鞋子穿。而且每個人穿的鞋碼不一樣,很難找到合腳的鞋給別人,再加上我們每天走路離不開鞋子,所以鞋子很容易磨損,把鞋子穿壞了也沒辦法還給別人。
5.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
一個人貧窮的時候,走到人群當中要低調,要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早晚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一個人如果沒有身份地位、默默無聞的時候,不要輕易去勸人,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還會惹來一陣嘲笑,即使話說的有道理,別人也未必聽,這時候要少說話,多做事,默默提升自己的實力。
6.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身處繁紛複雜的社會中,免不了與人相處,而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尺度,給別人留顏面,就是給自己留尊嚴,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過猶不及,要懂得給對方留餘地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人情世故,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讓自己舒服的同時,還要讓別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