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隔海相望。
導語:擇偶的標準,對每個人來說,都有著各自DIY的標準。體型、相貌、身材、顏值、家境、氣質素養、文化學歷、有房有車、掙錢能力,甚至“有無戀愛經歷”等很多有的沒的,都可能成為一些人的擇偶標準。
世上很難有十全十美,況且個人認為的十全十美也並非就是真正的十全十美。就外在表現來說,相貌和能力會是被大多人列入擇偶標準的兩個重要引數。如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個能力強卻長相平平,甚至有點醜的男人,你會選擇嫁給他嗎?結果又會如何呢?
朱女士:女生通常優先考慮高顏值的男生,特別是還在學校的時候。雖然說我們很多父母控制著早戀的發生,但校園戀的常態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特別是這個時代,這麼多偶像,看著又追不到,生活中其實也沒感受到什麼經濟負擔,那麼學校裡、班級裡的那些帥氣些的男生自然就是最容易被盯上的了。
校園裡的戀愛雖然有美好的片段,可多半是現實外的鏡花水月。學校的溫室畢竟和社會的沙漏是不同的,出了學校也意味著更沒有理由再依靠父母,意味著更加的獨立。這個階段的自己,面對社會方方面面的挑戰和困難,就更想有個人能減輕自己的負擔,也沒那麼多心思去看什麼偶像了。也就是一個能力出眾的伴侶對我來說,比顏值高的更重要。
我的同窗閨蜜,在校就是人人追捧的校花,那些相貌平平的男生,能力再好,她也不瞧一眼,畢業後也是如她所願,嫁了個高顏帥哥。可是婚後沒多久的她,卻後悔得很明顯,日子過得磕磕巴巴,沒了當年校花的優雅,手開始粗了,那帥哥還整天絮絮叨叨,有吃軟飯的趨勢。
我原本就對帥哥、顏值什麼的沒有太多的苛求,就像是“有了更好”的那種錦上添花。聽了閨蜜的故事後,更確定了我的伴侶一定要是個有能力的人的想法。比起短暫的風景,還是生活過得好、過得踏實更重要。
喬女士:說實在的,就能力和相貌來說,相貌更外露一些,一眼就能看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審美。能力這項短時間內就不太好判斷,容易偽裝。也因此很多女生,特別是沒太多耐心的女生,剛開始交往時,會衝著顏值高、相貌姣好的去。
帥的往往不缺交往物件,大多以遊戲人生為主,很少注重自身能力提升,也並非每個都是有錢的青花瓷,甜言蜜語倒是手到擒來,算是表面的情場老手。不說相貌是平凡還是醜,那些能力好的,首先家裡不愁花銷,也更注重自己和身邊人,心裡的關心疼愛不會少。當然,又帥又有能力的,也不缺人追,這樣的人就不太好猜,但至少生活無憂。
而我的擇偶標準,體貼溫柔,有能力,對我好,心裡有我獨一無二的位置,這些是最重要的,相貌好當然更好,實在沒有,過得去就行。貧賤夫妻百事哀,錢不是萬能的,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總不能超市裡的看到就拿不買單吧。
因此我的婚姻也比較理性,嫁了個比我年長一些的,相貌也一般,但穩重成熟。當時別人都不看好,覺得可惜了我的相貌條件,可我覺得很好,他對我很好,所有要求都儘可能滿足我,彼此願意讓步磨合,漸漸物質更富足了,精神也契合了,成了互相依偎的助力。現在看到我們婚姻狀態的人,都打心底裡羨慕。
徐女士:其實以旁觀者的角度看,那些能力強的男人是稀缺資源,更容易成為女人們的最終歸宿,獲得女人們的芳心。只是有些男人掙錢能力雖不弱,但也看不清自己,特別是一些醜一些的。有幾個女人有好感了,自己就飄了,我物件就是這樣。
我的物件不是我的初戀,受過了社會的苦之後,開始慢慢看輕外貌,不過物件的外貌真的不怎麼樣,他卻很有自信。個子不高,人也很瘦,病怏怏的,我也不知道他自信是從哪兒來的,不過看在收入還不錯的份上,就交往了起來。
不過交往沒多久,我就再也提不起興趣,幾次約會過程中,總消費幾乎沒過200的,禮物也很少收到,總是摳摳搜搜的特別省。我不知道他對別人怎麼樣,我是沒感受到被重視過,給我的感覺就是又醜又小氣,對我也不在乎,我為什麼還要花精力交往下去呢?能力再強又怎麼樣,也改善不了我的生活。於是分手了。事後才從朋友那得知,他並沒有故意對我苛責什麼,也不是不在意,只是不知道我要的標準是什麼。
結語:女生在擇偶過程中,能力是生活中物質的保障,美貌是生存以上的追求,當然長得好面相好也可能有一定的依據。長得好的人,為人不會差,或許吧。但能力和相貌,這些都是外在的條件,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是不是互相在乎,為彼此著想,是交融後相互成就的助力。
男生會不會為自己花錢,花多少錢,這些都不好說,每個人的花銷標準都不同,需要溝通。最重要的是看花銷背後的動機和原因,不花錢的不是不在乎,可能是不知道你的需求,花錢的也不一定就是在乎,可能是為了某種目的的短暫投入。
真正的喜歡和愛,不是一時奮起的企圖心,而是融於平常,幾十、幾百年如一日的尋常關心、體貼、呵護的心意,其中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千變萬化的兩個人的調味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