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做人要說話有度,做事有方。正所謂大智若愚,真正有學問,有內涵的人不會信口開河,只有那些胸無點墨而又爭強好勝的人才會誇誇其談,“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智者寡言,言多必失

墨子有個學生叫子禽,有一次,他問老師:“多說話到底有沒有好處呢?”墨子回答說:“話說得太多是沒有好處的。池塘裡的青蛙整日整夜地叫弄得口乾舌燥,但是從來沒有人去注意它。而報曉的雄雞每天只是在天亮時叫上兩三遍,人們卻對他很在意,因為聽到雞鳴,就知道天快亮了。所以,話要說的恰到好處,廢話要少說得好”。“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細察老於世故的人,他們凡事只說三分,並非事事對人言,正所謂話留半句,不該說的、做不到的話別說出來。

禍從口出,沉默是金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少年就放牛,給有錢人家做工,甚至一度為了果腹二出家為僧。但朱元璋卻胸有大志,風雲際會,終於成就一代霸業。當了皇帝以後,一日,他年輕時候的窮夥伴前來求見。朱元璋是個念舊情的人,就傳他進來。這個窮夥伴見到朱元璋高興壞了,生怕皇帝忘了自己,還沒站穩就指手畫腳地在金殿上說道:”我主萬歲!那時候咱兩都給人家放牛,有一次我們在蘆葦蕩裡,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裡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打碎了,撒了一地豆子,你只顧抓豆子吃,結果把紅草根卡喉嚨了,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紅草根帶進肚子裡。“朱元璋又氣又鬧,哭笑不得,只有喝令左右:“哪來的瘋子,來人,拉出去砍了!”

有時候面對事情,肆意地侃侃而談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會給人帶來言而不實的感覺,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辯而不訥,語不如默。

換位思考,才可為人設身處地著想

聖經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人們要處死一個犯了錯誤的婦人,耶穌說:“可以,可是你們每個人都要捫心自問,誰沒有犯過錯誤,那他就可以動手”那些人都自覺心中有愧,想到自己也會犯錯,便不再去指責和懲罰那個婦人了,婦人最後免於刑罰。

在日常工作中,將換位思考變成一種習慣,你便會感受到溝通給你帶來的益處,講話說進別人的心坎裡,讓別人因你而快樂,日積月累,最後就會像老子所說的那樣,“非以其無私耶,是以成其私”。

將心比心,才可將他人關切感同身受

會說話的背後就是將心比心,能夠真的理解他人的所求所想,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語言的力量。南懷瑾說,換位思考是將自己當做別人,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要從別人的角度出發,二將心比心則是把別人當做自己,別人的任何行為都能找到理所應當的地方,這樣我們說出的話才是真正為他人著想,從而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別人的認可。

曾國藩也說過:“事親以媚字為要。”從世俗的角度看,這樣說他們會高興,幹嘛不這樣所呢?所以,說話要感同身受,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1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公公來我家一月不洗澡,我受不了說難聽話趕走他,老公要和我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