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陽的母親在半年前,突發心梗去世了。
前兩天冬至,李陽兄妹3人去和老父親過冬至,想起了母親在時照顧一家人的種種細節,聽完,真是心酸兩代人。
01、 母親走了,孩子們再無手工棉衣可穿。今天冬至,李陽兄妹3人帶著家人去和父親團聚,過母親走後的第一個冬至。
當李陽開啟母親家的鞋櫃,鞋櫃裡面,壘得整整齊齊的三摞新的、媽媽手工製作的棉鞋映入了李陽的眼簾,讓她瞬間淚目。
母親於半年前去世,當時正值夏季,可母親卻早已為子女和孫輩準備好了過冬的棉鞋。
不一會兒,李陽的妹妹帶著孩子來了,孩子長得快,棉褲已經短了一截,露著腳脖子。
“你怎麼不給孩子買新棉褲呢?”李陽埋怨妹妹。
“哎,孩子只認姥姥手工做的棉褲,總說買的棉褲穿著不舒服。一入冬,我給她買了棉褲、羽絨褲、加絨褲,她都不穿,可身上這條又舊又短,洗的已經不暖和了,無論我怎麼說,孩子都不聽,非要繼續穿。唉,我又不會做,真是為難。”妹妹說完,紅了眼圈。
妹妹的這句話,勾起了李陽對母親的回憶。
母親有一雙靈巧的雙手,李陽兄妹三人小時候所有鞋帽、襪子、書包,都出自母親的手。
即便是將父親的舊衣服改改給孩子穿,母親也會洗的乾乾淨淨,熨得平平整整,再繡上一朵小花或別緻的圖案,和新衣沒有差別,不讓孩子受半點委屈。
即便是作為礦工的父親,也從來都是穿戴整齊,乾乾淨淨。
李陽清楚地記得,有一年自己因為和母親賭氣,拒不穿母親做的棉褲,只穿一件單衣出門,結果挨凍發燒,一週不能上學,母親既心疼又失落,只好給她買了心儀的棉褲。
可自從李陽兄妹三人的孩子相繼出生,母親的手工活又變得緊俏了。
三個孫輩的小被褥、貓頭鞋、棉衣褲、帽子、圍巾,都出自母親之手。
李陽記得,三個孫輩出生後,母親常常起個大早去早市,買布料、紐扣、和鬆緊帶。
回家後,常常連飯都顧不上好好做、慢慢吃。
在每個午後,母親都會戴上老花鏡,聽著京劇,開始將布料清洗晾乾、裁剪恰當、穿針引線,做成一件衣物後,拍打整理,鋪平疊好,裝入乾淨的袋子中,再買一些孩子的玩具和吃食,給子女們送過去。
如果得到兒女一句:“媽,還是你做的好看,穿著放心、暖和。”媽媽就會低頭一笑,滿足地說:“現在都流行買著穿,你們不嫌棄我做的不好就行。”
之後,母親每每接到兒女的電話,有需要重新做、更改、拆洗的手工活,總像商人接到訂單一般高興,定會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現在,我仍然記得母親坐在沙發上認真做棉鞋的樣子,她時不時會抬起頭,從眼睛的縫隙中看看我們,叮囑著夫妻之間要忍讓、婆媳之間要尊重的話。現在,再也看不到她,聽不到她的聲音了。”李陽啜泣道。
當李陽和妹妹去給父親整理衣櫃,開啟櫃門的一瞬間,又讓姐妹二人淚崩了。
在被父親翻騰的凌亂的衣櫃的最上層,整整齊齊擺放著6條棉褲,男孩女孩,顏色有別,款式各異,新穎時尚,和商場買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02、 母親走了,父親在寒冬穿著單衣。當李陽想坐下和父親看會電視時,發現父親在寒冬,竟然光著腳,穿著涼拖。
“冷不冷啊?你都70多了,不能和年輕人比,要注意保暖。”李陽忍不住心酸。
“不覺得冷,也不願意找棉鞋,也找不到。”父親不好意思地說。
在李陽的記憶中,父母的婚姻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父親在外打工掙錢,母親在家照料公婆和三個孩子,收拾家。
母親比父親更辛苦,可因為母親不掙錢,擁有經濟權的父親粗魯、強勢、絕少有疼愛、尊重、認可母親的時候。
李陽曾記得,因為奶奶的一句挑撥,父親曾經扇過母親一記耳光,可母親仍然會在第二天將第一碗飯,端給奶奶。
因為母親勸阻父親喝酒,被父親推倒在地,磕破了頭,可母親仍然會將盤子裡的肉,悄悄夾到父親碗裡。
因為母親去賭場拉父親回家,被父親連踹幾腳,肚子疼了數天,可母親仍然會堅持給工作的父親做早晚飯、送中午飯。
在母親與父親50年的婚姻裡,父親因為一份微薄的工資,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而母親則終年是放下針線,拿起笤帚;照顧了老人,又看護好孩子;忙完農活,又收拾家裡……一年365天,全年無休。
可即便如此,在父親眼中,母親似乎一直都是一個不中用的人,父親的口頭禪永遠是:
除了帶孩子、做家務,你還能幹什麼?
你一天天閒著沒事,連個飯都做不好嗎?
你就知道省省,掙過一分錢嗎?
……
每每這時,母親總是含淚躲出去,避免口角和肢體衝突。
可母親走了半年,父親感冒了4次,背明顯駝了,腰也彎了,腳下也沉了。
李陽再觀察,發現父親只穿一身單薄的秋衣褲,袖口磨毛了,胸前汙漬一片,秋褲上也沾滿了尿漬,渾身散發著老人難聞的氣味。
“爸,如果媽還在,肯定不會讓你這樣邋遢,你要記得換衣物,我們來幫你洗。”李陽低頭說。
“哎,東西都是你媽收拾的,也不知道都塞到哪兒了,把櫃子裡翻了個遍,也找不到,都懶得找了。”父親邊說邊擦著眼淚,走向了裡屋。
03、 母親走了,餐桌上少了殷勤的服務員。當李陽的哥哥一家來了,大家準備包餃子。
一則,這是冬至的習俗;二則,餃子是全家的最愛,也是母親在時最拿手的吃食。
可這在平時非常如常的吃餃子,現在卻難倒了李陽兄妹三人。
因為李陽的大嫂說,她不會調餡兒;妹妹說,她不會擀皮兒;李陽,連和麵都搞不定;而大哥、丈夫和妹夫均表示,他們不會包餃子。
為了能中午吃上餃子,除了父親陪三個孩子玩耍外,李陽讓大家齊上陣。
大嫂調餡兒,結果,韭菜切的太寬,先放鹽後放油,餡兒出了很多水,鹽放多了,齁鹹。
妹妹擀的皮兒,大小不一,薄厚各異,絕少有圓的,很多都是四方的、三角的。
而李陽和的面,分量沒掌握好,第一塊麵太硬,第二塊又太軟。
三個大男人包的餃子就更別提了,模樣各異,有開口的、有破肚的、有漏餡兒的。
不難預料,這樣的餃子下了鍋,煮出的肯定是一盤盤的片兒湯。
李陽尷尬一笑,又去廚房煮第二鍋餃子。
在升騰的熱氣中,李陽不僅想起了母親在時包餃子的情景。
母親總是會在節假日,兒女們回家時,親人過生日時,值得慶祝的日子裡包餃子。
她總是起個大早去早市,根據季節和時令,挑選最鮮的韭菜、最嫩的茴香苗、最白的藕、剛採摘的香菇……
回家後,一個人擇菜、洗菜、切菜、剁肉、調餡、包餃子。
每當孩子們回家時,她總是讓孩子們吃吃零食、喝喝茶、聊聊天而已。
當第一鍋餃子下鍋後,她才叫大家起身洗手,上桌等餃子。
這時,桌子上的碗碟已經擺好,每人面前已經放好了一碟陳醋。
在第一鍋餃子出鍋後,母親還會陪著笑臉,殷勤地詢問餃子的鹹淡、肉餡的鮮嫩,如果得到肯定,臉上就漾開一朵花,被否定後就說下次一定注意。
母親把第二鍋餃子煮上後,又坐在小板凳上,開始剝蒜,遞給父親、大哥和妹夫,再撈出自己醃製的糖蒜,放到大嫂和妹妹面前。
當第二鍋餃子出鍋後,母親又忙著給每個人盛上一碗餃子湯。
等大家都吃飽離席,母親才空下來,靜下來,坐到餐桌旁,拿雙乾淨筷子,一個乾淨盤子,儘快撥弄馬上就要粘連的餃子。
好的,放到一個盤裡,留著父親下一頓煎著吃;破皮的,留給自己吃。
“就這樣,每個吃餃子的日子,都是母親辛苦忙活大半日,只吃幾個破皮餃子,卻又心滿意足的日子。”李陽說完,流下眼淚。
“姐,給我倒一碟醋唄!”妹妹喊李陽,打斷了她的回憶。
“拿兩頭蒜過來。”父親喊李陽。
“姑姑,我要糖蒜。”侄子喊李陽。
“來碗餃子湯唄!”丈夫喊李陽。
……
一瞬間,李陽才明白,在近50年的家庭生活中,母親一直是家中的免費保姆,餐桌上殷勤的服務員。
04、 寫在最後。在李陽的講述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李陽的母親,也看到了全天下善良、勤勞、隱忍的母親。
當她們出嫁成家,在自己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卻要挑起照顧一家人的重擔;
當她們有了孩子,甚至在她們自己還可以稱之為孩子的時候,卻要學會為自己的孩子付出全部;
當她們最美最年輕的時候,沒有化妝品、沒有品牌衣包、沒有休閒娛樂,有的只是柴米油鹽,洗涮灑掃,節儉度日;
當她們老了,又學會了避嫌、學會了克己、學會了閉嘴、學會了奉獻後還要知足和感恩,以免給孩子添麻煩,惹孩子們煩。
所以,這篇文章,寫給所有母親,願母親們健康順遂。
同時,這篇文章,寫給所有兒女,願兒女們感恩孝順。
願以上文字,與我的讀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