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的第一聲啼哭,就是說話的開始。在社會上交往,人靠的是一張嘴和行為,一個正常人,每天都要說很多話,儘管有沉默寡言的人,但是你不說話就辦不成事情。而能說會道的人,受到多數人的喜歡,社交能力也很強,人們願意幫助他們,所以運氣就會比別人好,機會就會比別人多。
說話不是單靠一張嘴,也是一門學問。同樣一句話,有的人就能讓人心花怒放,有的人就能把人得罪了。在社交場合,講究說話藝術,說話有技巧,能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說話直來直去,沒有迴旋餘地,無形之中就給自己增添麻煩,築起一道高牆。
老話說:“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要想出人頭地,下面這三種話不能說,地位越高,說話越應該謹慎。
(1)不切實際的空話不能說曾國藩曾說:“厚者勿忌人,實則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意思是說,老實忠厚的人不要嫉妒別人,誠實的人不說大話,不圖虛名,不切實際的事情不做,不談空虛的理論。這其中隱藏著說話的藝術,人必須謙虛,謹言慎行,在社會上才能有立足之地。說話有寡言、訥言、慎言及忘言,其中“忘言”是說話藝術中的最高境界。
當人達到一種境界時,會出現無以言表的情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如陶淵明的一句詩中寫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是一種大智慧,人們常說的“大智若愚”就有一切真理了然於心,但表面上卻無法言說,或有“此處無聲勝有聲”。這樣的無言忘言才是最高境界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有一個典故很有意思。說的是地上有兩個人,拿著弓箭望著天空中的飛鳥,他們眼看著一隻鳥在眼前飛過,卻沒有射箭,兩人在爭論著抓到這隻鳥後是烤著吃還是燉著吃,在他們爭論的時候,這隻叫“機會”的鳥抓住時機逃走了。本來機遇就擺在眼前,可是人們關注的是不是現在的機遇,而是毫無意義的空洞的幻想,在一瞬間,機遇就溜走了。
所以,平時就要鍛鍊自己會說話的本事,不說空話廢話,說話有的放矢,並落實到實處,時間長了,就會腳套實地,成為有真本事的強者。
(2)貶詆他人抬高自己的話不能說人在社會上做事,每個人的能力有別,有的人能力強些,有的人能力弱些。有的人自認為自己比別人強,一副自恃清高的姿態,帶著有色眼鏡看別人,貶詆他人,炫耀自己。特別是在領導面前,把一切的功勞歸功於自己,好像別人什麼也不會做,只有自己才是骨幹。
有修養的人 即使有能力,也很謙虛,更不會獨佔鰲頭。時間長了,誰的品德高低每個人心中都有數,誰做的最多,表現如何,領導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老實誠懇、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有時候會不顯山不露水,但給人留下了好的印象;而有的人總是抬高自己,貶詆別人,人們也習以為常了,做什麼問心無愧就行了。
有修養的人 即使有能力,也很謙虛,更不會獨佔鰲頭。時間長了,誰的品德高低每個人心中都有數,誰做的最多,表現如何,領導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老實誠懇、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有時候會不顯山不露水,但給人留下了好的印象;而有的人總是抬高自己,貶詆別人,人們也習以為常了,做什麼問心無愧就行了。
(3)敏感的話題不能說人要想出人頭地,說話不要口無遮攔,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特別是不能說些敏感的話題,引起別人不必要的猜測,造成不好的影響。自古就“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之說,有點地位或有影響的人,更要小心禍從口出。你說的每一句話,人們都會放大去傳,一傳十,十傳百,傳來傳去就走樣了,你再怎麼解釋都沒用了,有時候反而越描越黑。所以作為人們尊敬的名人,要傳遞正能量,多為社會做貢獻。
總之,對上面的三種不能說的話,我們要引起重視,我們要聽從老祖宗的話,“口中言少,自然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