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80、90後這代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被焦慮、抑鬱、無力感以及迷茫等負面的情緒所籠罩。面對這些負面的情緒,我們往往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我還記得去年上半年自己因為工作和生活的不順利,讓我開始焦慮和抑鬱。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整晚整晚失眠和胡思亂想,導致自己一度精神崩潰。那時的我就像被命運扼住了喉嚨,無論如何也喘不上氣來。現在回想一下,那種無法呼吸、瀕臨崩潰的感覺現在還記憶猶新。
如果你正在揹負負面情緒,那到底該如何認識自己的負面情緒?該如何擺脫它?我們又該如何重拾勇氣,去做好自己呢?
其實我們之所以被負面情緒所籠罩,是因為我們沒有做真實的自己。那麼如何擺脫種種負面情緒,從而找回自信和勇氣,做回真實的自己,《成為自己的勇氣:認知自我的情緒心理學》這本書給了我們想要的答案。書中不僅介紹了那些微不足道卻讓人痛苦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而且還教給我們如何自己給自己勇氣,去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是由資深的心理諮詢師,婚戀諮詢師風墟老師所寫。所有你心理上的問題透過這本書都可以透過心理分析的方法得到解決。這本書是你擺脫現實中負面情緒,並且學會觀照自己,找回自己初心的一部佳作。
接下來我會從“做真實的自己”、“遵從本心而活”以及“找回自信”這三個部分來介紹我們該如何獲得足夠的勇氣,去做回真實的的自己。
1 做真實的自己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深有感觸:一位31歲男子送完妻子上班後,開車行駛到高架橋後棄車跳橋。最後調查得知該男子是因為前幾天跟單位領導起了很大的爭執,一時想不來就選擇了自殺這條路。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之所以很多人在面對問題時選擇輕生,是因為生活和壓力太大了,情緒崩潰了導致了這樣的慘劇發生。
其實當我們瞭解到負面情緒的出處,或許我們就可以化解負面情緒,從而讓更多的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焦慮也好、抑鬱也罷,或者被無力感時時煩擾,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無能做真實的自己。因為我們是不斷被這個社會推動著向前走,而沒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以至於自己的未來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確定。
例如:你看到大家都在買房,你也不管自己的收入和家庭狀況,也隨大流去貸款買房。結果發現自己的工資連還房貸都勉強維持,而生活開銷沒有著落。於是你會陷入焦慮之中不能自拔。不敢換工作,不敢買東西不說,因為花錢問題和妻子吵架會經常性發生,嚴重影響夫妻感情。這就是我們沒有看清自己、不能做真實的自己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就會明白一個人做真實的自己到底有多麼重要了。
學會看清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努力:
第一,學會接受現實
你想正確看待自己,想認清自己的本質,必須學會接受現實。學會接受現實的前提是,你得學會誠實地對待自己,不欺騙自己。
假如你失戀了,很難過,你就要接受自己這段感情失敗的現實,而不是告訴自己沒關係,我會遇到更好的。假如你工作失誤被領導批評,你就必須接受自己沒做好這件事情的現實,而不是告訴自己領導就是愛挑刺這樣的藉口。假如你想早起鍛鍊身體,卻沒能按時起床,你就要接受自己賴床的事實,而不是安慰自己說明天一定可以。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現實的殘酷與失敗,那我們就會永遠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中。而一旦我們看清現實,認清自己,我們認識並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那迎接我們的就會是下一段美好的愛情,領導不斷的誇獎以及不斷變好的身材。
你要接受現實的本質與不確定,這樣你才能認清生活的真相。你要接受自身的不確定性和無法被定義,這樣你才不會給自己設限,你才能意識到你的確有著無數可能性,你才能掙脫目前這短暫的障礙與問題的束縛看清事實的全貌與自己本身。然後你才能知道,今後的人生究竟會通向何方。
第二,學會清醒的努力
書中作者提到:努力分為兩種,一種是清醒的努力,一種是不清醒的努力。而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努力者”在主觀意識裡是否明確且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自己究竟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例如,有的人早起跑步是因為聽說別人透過跑步瘦了10斤,所以自己想嘗試一下。而另外一個人是因為自己身體最近胖了不少,想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所以才堅持跑步。前者就屬於不清醒的努力,而後者就屬於清醒的努力。最終的結果就是清醒的努力者總是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清醒的努力者嘗試幾天就放棄了。
如果你想自己的努力有所成效,就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努力,自己努力的目標是什麼?有了目標,才可以有前進的動力。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在不斷地朝著目標前進,那努力對於你而言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愉悅的付出,你就會在努力時體會到一種全神貫注的狀態,不會糾結和焦慮,也不會在努力時有被剝奪感。
當你學會看清自己,並付出有效的努力,其實你就已經在做你自己,並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好的路上越走越遠。
2 遵從本心而活
遵從本心而活其實就是教會我們做任何事都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書中提到想要做到遵從本心,不自欺,不做作,其實做到兩點即可:
第一,堅持自己的想法,並願意為此承擔應有的代價
第二,能夠經受超出自己能力與需求的誘惑
這兩點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必須是合規、合法的事情,我們要承擔我們所做事情的一切後果。這也提醒了我們一定要做的事情是利人利己,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情損人不利己,甚至有危害社會的風險,那最終接受的就是法律的嚴懲和制裁。
所以,做自己,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才是核心。
我們走入社會,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我們一定要把持住自己的內心,拒絕各種各樣的誘惑,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其實我們就已經開始做真正的自己了。
3 找回自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明明自己很有能力,卻依然不自信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一個不自信的人。這種不自信會讓明明很有能力的自己在關鍵時刻發揮不出自己應有的價值。一個不自信的人,會經常讓身邊大好的機會溜走而不自知。
自信對於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那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自信的人是我們當下很多人需要學習的課題。
書中作者提到:人不自信的根本原因,是不具備正確的認知世界的智慧。很多人不自信的共同特質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對的。不自信的人沒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和思維體系,他無從判斷一切事物的對與錯。而我們自信的建立的過程,本質上是我們的“三觀”從建立到成熟的過程。當我們的“三觀”基本穩定的時候,自信便建立起來了。
那如何擁有屬於自己的“正見”呢?
作者的建議就是系統性的讀書和系統性的思考。當我們書讀的多了,便會形成自己的知識以及思維體系,便會對這個世界形成自己的一個認知。當我們思考多了,我們便會知道如何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當我們有了自己正確的見解,並且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時,自己的自信自然就有了。
作者建議嘗試在公眾場合清晰而明確地表達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看法,並在接受了別人的質疑和反駁之後修正或改進自己的看法,是一條迅速地獲得正見的途徑。
我們不自信,是因為怕說錯,怕做錯。當你有了自己的正見和思想,這些都不會再成為你自信路上的“攔路虎”。
《成為自己的勇氣:認知自我的情緒心理學》這本書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任何人都可以輕飄飄地、不用負責任地對你做出評價和期許,但只有你不能,因為你有看見自己的責任,也要擁有成為自己的勇氣。請記住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渡你,只有你自己可以成就自己。請一定要做真實的自己,遵從本心而活,並且成為一個自信、有自己價值的人。當你做到以上三點時,你便可以變得越來越好,成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全民薦書人##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