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在工作以後,我們越來越知道時間的流逝是什麼感覺,現在發生的事情很快變成了過去,今天變成了昨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更多地回憶過去,不斷地談論自己的經歷,每個人都認為時間真的存在,但時間真的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嗎?我們的記憶真的反映現實嗎?
時間定義神經科學家一直無法確定大腦的哪一部分負責感知時間的流逝,但人類特別擅長感知時間,如果有人說五分鐘後到,我們大概可以估計一下他們什麼時候到,我們還有周復一週,月復一月的感覺,所以大多數人會認為人類對時間的感知能力是相當明顯的,它以一種一致的、可測量的速度從過去向未來固定的方向流逝。
當然,人類的時間感可能不僅僅是生物性的,還會受到文化和時代的塑造,在亞馬遜地區的阿蒙達瓦部落並沒有“時間”這個詞,有人說這意味著他們對時間沒有概念、對事情沒有框架,至於這是純粹的語言學問題,還是他們對時間的感知方式不同,仍然存在爭議,與此同時,我們也很難準確理解古代人是如何用科學方法理解時間的。
我們知道的是,亞里士多德認為現在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東西;羅馬哲學家馬克奧勒留將時間描述為一個流逝的事件;物理學認為時間是單向流動的,但有些科學家並不認同這些觀點。
在上個世紀,愛因斯坦的發現打破了我們對時間的傳統認識,他告訴我們,時間是由事物創造的,愛因斯坦沒有等待這些東西在時間中發揮作用,而是證明了時間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物體移動得快,時間的速度就會慢一些,事情不是按照既定的順序發生的,在牛頓物理學中,不存在單一的普適“現在”。
的確,宇宙中的許多事件可以按順序排列,但時間並不總是整齊地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在一些物理方程的計算結果中,時間可以雙向移動,一些理論物理學家甚至更進一步,推測時間既不流動也不存在,這只是一種幻覺。
當然,雖然有物理學家認為時間不存在,但我們的時間感確實存在,這也是為什麼物理學的證據與生命感知不一致的原因,對“未來”或“過去”的共同理解可能不適用於宇宙中的其他地方,但它確實反映了地球上的真實生活。
其實時間就是人類把過去發生的事情總結出來,然後用這個經驗去預測未來的經驗,這種感覺就是時間感,就像我之前說的,你可以估計5分鐘需要多長時間,這是一種體驗,人類不斷地觀察和總結生活中的經驗,然後對這些經驗進行分類,
找出規律之後把這些經驗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所以,即使前面提到的阿蒙達瓦部落沒有時間的詞彙,他們也能感受到時間的存在,因為所謂的時間就是他們的人生經歷。
記憶更改我們很多人都有時間的概念,其中之一就是我們如何看待過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影象庫,我們可以用它來檢索生活中的事件記錄,但是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自我記憶根本不是那樣的,大多數人忘記的東西比他們記得的要多,有時候我們完全忘記發生了什麼,即使別人堅持我們在場,甚至被提醒也無法喚起回憶。
我們可以改變記憶,讓它更有意義,每當我們回憶起一段往事,我們都會在腦海中重構這些事件,甚至改變它們來調整任何可能出現的新資訊,這比憑空創造,讓人相信從未有過的經歷要容易得多,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洛夫圖斯對此已經做了幾十年的研究,她提醒人們,即使向他人講述一件事,也會在無意識情況下對那個故事的記憶產生細微的變化。
我們犯的另一個錯誤是認為想象未來和想象過去是完全不同的,其實這兩個過程是相互關聯的,我們用大腦中相似的部分來回憶過去或描述未來的生活,正是有了記憶,我們才能在腦海中想象未來,也正是因為這個技能才我們能夠提前做好計劃、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這些奇怪的感覺是由於我們的大腦處理時間的方式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拼湊無關的記憶,一個幾乎沒有自我記憶的嬰兒永遠活在當下,他總是即時的的表達自己的開心、難過、飢餓等等,寶寶會經歷這一切,但不會回憶起上個月有多冷,也不會擔心溫度很快會再次下降。然後慢慢地,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會開始建立自我意識,有了這個發展,他就開始明白時間,明白昨天和明天的區別。
但是,在那個年紀設想自己的未來還是一個挑戰,心理學家珍妮·巴斯比·格蘭特發現,如果你問一個3歲的孩子他第二天可能會做什麼,這個孩子給出的答案中只有三分之一被認為是可信的。
時間的體驗是我們的思想主動創造出來的,各種因素對於時間體驗的構建都是非常重要,記憶、注意力、情感和我們對時空關係的感知,我們的時間感根植於我們對現實的感知,時間不僅決定了我們安排生活的方式,也決定了我們體驗生活的方式。
這時也許有人會說,根據物理定律,我們能否準確感知時間並不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不記得時間而繼續行走,世界再平,也是球形的,雖然我們知道地球在動而不是太陽在動,但我們還是在說太陽早上升起,晚上落下,我們的感知跟不上科學的發展,我們只能用自己的感覺去創造我們對世界的日常生活,同樣,我們也不能忽視時間的主觀體驗,不管你對四維時空了解多少,玩遊戲的時間總是很短,但是工作起來卻恰恰相反。
時間的長度是無法改變的,但它可以改變我們對時間的態度,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時間流逝的時候感覺更好。
記憶重組我們不要把過去、現在、未來看成一條直線,而要盡力把記憶看成一種資源,這樣才能思考未來。
這個很重要,人類可以在時間中旅行,在思想中向前看或向後看,所以我們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比如規劃未來或創造一件藝術品,在這些事情中,記憶的重要性早已為人所知,比如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記憶不是生活的檔案,而是想象未來的工具。
我們很難準確地回憶起過去,這看似是一種缺陷,實則是一種優勢,如果記憶像超憶患者的錄影帶一樣準確,就很難想象一個新的環境,如果讓你想象一下,你下週二早上去上班,你會坐一個漂浮的塑膠氣墊,沿著兩邊都是熱帶花卉的藍綠色運河,穿過熟悉的建築,到了你的辦公樓門口,同事會用雞尾酒迎接你,你瞬間就能想象到這樣的場景,除非你正在遭受嚴重的自我記憶喪失。
你的記憶如此靈活,以至於你可以瞬間回憶起你工作的街道、躺在地板上的感覺、老同學的臉、熱帶的花和雞尾酒,你不僅找到了所有這些可能相隔幾十年的記憶碎片,還把它們縫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你從未見過、甚至從未聽說過的場景。從認知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我們的記憶很靈活,做起來很簡單。所以,我們不應該抱怨記憶不可靠,記憶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重組生活不同時期的數百萬個記憶片段,為未來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
事實上,當記憶受損時,我們思考未來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神經病學家埃莉諾·馬奎爾讓人們站在博物館裡想象未來,有人說是穹頂天花板,有人說是大理石地板,然而,健忘症患者無法預測未來,因為人類依靠記憶來思考未來,我們不應該只把記憶當成一個方便的影象檔案,而應該明白,一個事件的記憶不一定是完美的,而其他人對同一事件的記憶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
時間減速我想很多人都想讓時間慢慢流逝,我還記得上學的時候,我根本不會設想一年,一個學期我都感覺很長,但現在感覺一眨眼就過去了大半年,我還記得年初的時候,大家還在擔心新冠病毒的事,一眨眼整個世界已經和這種病毒共存了快一年。
人到中年,一年四季都在飛逝,但我們的時間部分是由新記憶的數量決定的,當你回想起一個忙碌的假期,即使當時感覺很快,回想起來也好像發生在很多年前,這是因為在日常狀態之外度過的一週帶給你很多新的記憶,如果你覺得生活很快,那可能是生活充實的標誌。如果你感到無聊、沮喪、孤獨或沮喪,你會覺得時間會慢慢流逝,但這樣的時間即使變慢也不是我們想要的。
如果你真的想在週日晚上擺脫這種轉瞬即逝的幸福感,你應該努力尋找新的體驗,參與新的活動,去新的地方,而不是去同一個酒吧或電影院,這些新的經歷都意味著時光飛逝,但是因為你留下了更多的回憶,你會覺得週一早上這個假期很漫長。
當然,一些常規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你能創造出一個新奇有趣的當下生活,當你回顧過去幾周或者幾年的時候,你會覺得很漫長,即使你改變了工作的路線,也會有所不同,你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的記憶越多,回頭看會覺得時間越長。
我們在頭腦中體驗時間的方式總是與物理學的最新發現不一致,我們都知道時間是什麼樣的,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大腦感知時間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從更好的角度去思考時間,即便如此,在某些情況下,時間的扭曲還會繼續讓我們驚訝和不安,最後,也許聖奧古斯丁提出了最好的答案:“時間是什麼?如果沒人問我,我覺得自己知道,如果有人問,我會真誠的告訴他,我也不知道,”
結語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創造更多的記憶是一種很好的拖延時間的方式,因為記憶的作用不是讓你記住你做過的每一件事,而是讓你回憶起你經歷過的很多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