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從幼年到成年再到老年,一路上經歷的風雨坎坷令人唏噓。《鄉愁》一文更是極其深刻的揭露了我們與父母,姊妹,子女之間彼此關係的漸行漸遠。
我們更像是孤獨的旅人,在人世間經歷生老病死,體會世間百態,最終死去。
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這是我們與父母關係的開端。同時也是父母另一個生命的延續。他們不厭其煩地教會我們說話,為了我們更好的活著,在以後工作有更多的選擇。讓我們在好的學校讀書,寫字,教我們做人,最終把我們培養成才。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場長達二十年的高風險投資。賭贏了,也不過就是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前程罷了。所以,自古以來,父母天恩最大。
為了能夠追上父母衰老的腳步,我們只能加快成長,直到能撐起自己的一片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那是因為我們開始長大。後來,為了生計,不得已離開家,為了理想而奮鬥,回家的次數也就更少了,但很少有人能突破金錢的束縛,反而整日為那二三兩碎銀奔波。後來,我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家庭。為了不拖累我們,父母主動提出回鄉下老家住,離開了花費他們半生積蓄才能買到的新房。只能每月寄一點微薄的銀兩回去,每年過年才有機會回去與父母相見。不能身前盡孝,成了永久的遺憾。
姊妹的關係也漸漸疏遠,從前的無話不談,變成了如今的相隔兩地,無話可說。甚至因為贍養父母問題有所爭吵,因為蠅頭小利反目者不計其數。 同樣,在父母姊妹關係的處理上有失偏頗,對父母姊妹的愧疚埋藏心底,卻又面臨妻子兒女的不理解。鬱悶之情油然而生,這就是中年男人的悲哀。自己的小家尚在風雨飄搖之中,卻又不得不顧及父母姊妹的生活。可以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直到父母永眠地底,那一瞬間,彷彿天已經塌了,再也沒有那個為你遮風擋雨的人了。往事歷歷在目,那些記憶閃爍在腦海揮之不去。父母的離去給他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悲傷中卻又不得不準備後事,作為家中長子,由不得有半點軟弱。後事尚未妥當,卻又面對著來自姊妹們滿臉尷尬說出要分遺產的想法。
那一刻,他想了很多,甚至可以不要那所謂的遺產,只求一切安定之後,再任由他們分遺產。可是,妻兒不會管那麼多,只會認為這個決定讓我們這個小家庭吃虧。為此,他妥協了。為人子女的不孝在他的身上凸顯的淋漓盡致,但是,他又不得不做。 父母的離去,姊妹的疏遠。下一個輪迴終究會在他的子女身上上演。因為,他看到了,父母離去時,他們若有若無憋不住的笑意,這讓他很難受,儘管爺孫並沒有太多的聯絡,但也不至於此。
人,註定是孤獨的。人生中的過客多如流水,我們不必為之傷心。但是,親人之間的疏離,人心宛如刀割,難以回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