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農村有句俗話: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會引起人們的議論,為什麼說親家不能登門,這裡面有什麼講究?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我的理解。

我們知道親家和親家之間的關係只是一種鬆散型的姻親關係,它不緣血緣關係那樣緊。血緣關係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維繫,畢竟大家都帶有相同的血親。姻親關係要想維持好就很難了。

婚姻上的姻親關係導致男女雙方家庭的交往很少,親家之間的走動也基本沒有,坐下來交談溝通也就談不上。

出現這種現象,不是雙方的過錯,這是幾千來形成姻親關係的傳統,有利有弊。它之所以能夠保持到今天,我想它的利一定大於弊,親家之間少走動是有利於婚姻關係的,人們對於這種關係是認可的,否則早己被淘汰了。

為什麼姻親雙方親家之間不常走動交流呢?主要原因是人們認為如果親家之間經常來往,交流,時間久了,會有意無意地說一些不利於兒女之間關係的話,甚至會守致婚姻的破裂。所以,從古至今,親家之間的關係就這麼保持的若有若無,若分若離,總之是保持著一種平衡,才使得兒女的婚姻關係不出問題。

而如果親家之間經常交往,不經意間會為一些看法上,一些事情的判斷上不一致,發生矛盾,對兒女的婚姻帶著影響。因此,親家之間一般是不來往的,有什麼事也是由兒女來轉達的。

而俗話“親家登門,不止半文”,就是說親家雙方不來往,是關係的一種平等平衡和尊重。你登門了,就破了這種平等平衡關係,你就不被尊重,好像低人一等,你說的話也就不值半文。

特別是在過去,親家登門會讓人看不起,說明你一定是有事求人家的,這樣你的身份就低了。一般來說親家一方登門相求主要是有要事求助,才不得不拉下臉去登門的。

親家一方不是到了萬不得已,走投無路了,是不會低頭去求親家。既然登門,肯定是有事相求,說明親家有能力有實力。可不管如何,求人辦事總感低人一等,給你辦了,也好說,如果人家一口回絕,搞得你很沒面子。

被求的一方也很糾結,親家來求,說明人家拉下臉也不容易,可結果是辦成了也好說,為不成,對方親家會認為你是故意的,回絕吧,更是得罪了親家。這樣,導致雙方兒女們在會在這其中還為難,因此,這辦與不辦,都不一定得到滿意,所以很糾結,很無奈。

這就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親家一方有事寧願求外人幫忙也不求親家。就是考慮到會對兒女婚姻帶來麻煩。最終造成親家之間關係不和,兒女婚姻受到傷害。

當然,這都是在過去,現代社會里,雖然親家之間走動不多,交流也少,但人與人平等關係得到了保持。兒女作為親家雙方的平衡器,或者說是橋樑應該起到應有的作用。適當組織雙方父母見見面,吃個飯,交交心。拉近雙方的家庭的關係,大家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這樣一來,不僅兒女的婚姻關係穩定了,雙方家庭的姻親關係也更好了。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要高估成人的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