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一個成語叫作“名高引謗”,意思是說,一個人在社會中若是取得一定的成績,則關於他的謠言就會紛至沓來。社會中總是不乏一些“紅眼病”患者,他們嫉妒別人的成功,卻從不正面審視自己,只能以誹謗的方式對別人打壓,才能讓自己感到心理平衡。然而對於遭到毀謗之人,卻是極其不公平的,所以當自己受到誹謗時,也是最應該拿起“武器”反擊的時候。可能很多人不懂該如何面對“誹謗”?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古人的做法:

一、袁昂

袁昂是漢代時期著名的大臣,曾經與權宦趙同有過節,於是趙同便向漢文帝屢進讒言,企圖將其徹底扳倒。面對這種狀況,袁昂會如何處理呢?他當然有辦法。在一次皇帝出行中,趙同與漢文帝一起登上車輦,此時袁昂大罵趙同,稱他不配與皇帝同座。至此之後,漢文帝便明白了兩個人的私仇,而當趙同再進讒言時,皇帝卻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袁昂的做法很巧妙,他將二人矛盾公開,讓對方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因此無論其怎樣毀謗自己也無濟於事。

二、蘇頌

蘇頌是北宋時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老儒生,看上去酸腐不堪。宋哲宗在政時,宣仁太后把持大權,朝臣們對皇帝十分不恭敬,但是唯獨蘇頌卻恪守君臣之禮。為此,不少朝臣都貶損蘇頌是一個老頑固,沒水平,然而蘇頌卻依然照舊,從不理睬他人的看法。當宋哲宗正式把持大權後,蘇頌首先被重用,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樹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讓眾人由心向外佩服,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孫子兵法》曾以“詭道”著稱,書中講道“先立於不敗之地”。有且只有“立於不敗之地”後,才能徹底粉碎謠言,讓自己免受暗箭中傷。

三、姚崇

姚崇與張說二人都曾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二人之間政見不和,經常會發生矛盾摩擦,因此積怨很深。至姚崇病重將死之時,他考慮到張說為人陰險,一定會在皇帝面前誹謗自己。因此他趕忙找來自己的兒子,勸其攜帶重禮拜會張說,並請求張說為自己寫一篇祭文。張說為人貪婪,見珠寶玉器一大堆,當即表示答應,並從此不再談姚崇的壞話。

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張說被姚崇利用,將錢財納為己有,自然會“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得不說,姚崇的計策的確十分高明。

四、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在位之時,民間曾有一名叫曾靜的讀書人,對民眾宣講極大的誹謗之詞。然而雍正皇帝並未發怒,反而是在將曾靜抓捕後,他還讓曾靜在紫禁城中,生活過一段時間,讓曾靜對於自己有了一些瞭解。曾靜明白真相後,推翻了以前的論斷,以檢討的方式宣揚自己的過錯。如此一來,民間人士對於雍正皇帝的誤會也徹底消除。

“解鈴還須繫鈴人”,曾靜系下的仇疙瘩,當然由他自己解開才最合適。讓曾經毀謗自己的人重新讚揚自己,恐怕此種做法也只有雍正皇帝才能想得到吧!

五、狄仁傑

狄仁傑是武周王朝著名的大臣,他仁愛博學,更是一位幹探,頗受武則天本人的重視。然而“人紅是非多”,張光弼卻對狄仁傑十分嫉妒,並對其大加誹謗,稱其假傳聖旨,釋放被囚罪犯。然而狄仁傑卻並不慌張,反而是憑藉著自己的真才實學,硬是將張當面懟了回去,武則天也對張光弼十分不齒,對其給予了嚴重的處罰。

狄仁傑不畏誹謗,以據理力爭的方式,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打擊了對手的囂張,讓自己的清白正氣傳遍朝野。

面對誹謗時,我們一定不要害怕,只要我們憑著自己的才學滅掉誹謗、讓誹謗的人自己承認誹謗、用禮物堵住誹謗者的嘴巴、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讓誹謗的人沒處下口、將私仇變成人人知道的事,讓誹謗他的人失去了誹謗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徹底消滅誹謗,給自己留下永遠的清白。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剩者為王」愛,就是冒著把人生的質量從99降到0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