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最近參加一個社群學習,接收到了很多能量,也讓自己的眼界和見識進一步提高。學習,就是給自己賦能最好的方式。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在社群提了一個問題,沒想到立馬引來了小夥伴們激烈的討論,好多都是親身經歷,有感而發。什麼樣的問題能讓大家頻發意見和感受呢?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一方面說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孃家的事兒不讓女兒管;一方面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找女兒幫忙?

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呢?因為我身邊有太多這麼的現象了。

現象一:

就拿我家附近幾個村子和我同齡的女孩兒來說吧,90%以上女孩兒的求學之路都被父母在小學或者中學就扼殺了,其中一部分女孩兒不上學是因為學習不好;有一部分是自身學習成績不錯,自己也願意上學,但是父母死活不讓的。為什麼不讓女孩兒上學呢?因為女孩兒可以去南方打工,一年到頭可以拿回家一筆錢,而這筆錢父母就作為家裡男孩兒結婚時候的費用攢起來。十幾年前,我們村裡的女孩兒大部分去南方襪廠織襪子,一年能拿回家5000—8000塊錢不等。現在看來這筆錢很普通,但是十幾年前啊,那時候我上初中,班裡住校同學一週的生活費才30塊錢。我有一個親嬸嬸更誇張,我妹妹在外辛苦一年到頭剛回家,我嬸嬸第一件事就是要錢,因為臨近春節,我嬸嬸怕我那個妹妹多花錢。呵呵,女孩兒辛苦一年掙到的錢沒有支配權,如果稍有意見,那就是不孝,父母白養你這麼大。呵呵,不孝,多麼大的罪名。

這一點我特別感謝我的父母,我爸媽不僅從來沒有想過不讓我上學,而且初中就讓我去市裡上學。我記得那時候從我家到市裡的車費一來一回是八塊錢,起初有幾個同學和我一起去的,但是有兩個女孩兒的家長因為這每週八塊錢的車費,還有就是市裡學費高一些,就讓女兒重新回去上學(十幾年前的事說出來,感覺恍如隔世,不可置信)。想想這點,我爸媽真的很不容易,也是頂著壓力的。因為周圍90%女孩兒的父母都沒有讓女孩兒上學,我爸媽讓我上學了,在他們眼裡我爸媽就是另類,就是傻,早早讓我出去打工掙錢補貼家用不是挺好的嗎?但是我爸媽即使在最窮困的時候,哪怕是借錢,也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所以,我的同齡人中,能夠上大學的女孩兒特別少。

對於上學這一點,我永遠感恩我爸媽!

現象二:

我們那裡,不上學的女孩兒結婚特別早。而結婚就涉及到彩禮,我們那兒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彩禮普遍高,而且彩禮不是給女孩兒的,而是給女孩兒父母的。收到彩禮,女孩兒父母會再次把這部分錢攢起來,同樣作為家裡男孩兒結婚的費用。十幾年前,因為我正在上學,對於我們那裡的彩禮不太懂。但是現在的彩禮聽來特別離譜,訂婚六萬六或者八萬八,看好兒基本十萬左右,還有上下車禮,又要兩三萬。也就是說,家裡只要有女兒出嫁,她的父母就可以輕鬆收入二十萬左右,而且彩禮錢是不給女兒的。

都說結婚是兩個大家庭幫扶一個小家庭,而不是一個家庭給另一個家庭扶貧。這種理論在我們那裡是行不通的,在父母輩的觀念裡,我把女兒養大不容易,哪能隨隨便便就嫁了,彩禮就相當於彌補我們養育女兒的辛苦了。這種觀念根深蒂固。

我們那裡的女孩兒,想想真的很悲哀,生命中沒有多少時光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很多十三四歲就出去打工,打工所得上交父母;到了結婚的年齡,彩禮上交父母。沒有人覺得這是不正常的,因為90%的人都這樣。

這些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女兒嗎?如果這麼說,估計這些父母會跳起來罵你,在他們的概念裡,父母怎麼能不愛自己的孩子?不愛她我怎麼會生下她,怎麼會把她養大?

但是這種愛就鐐銬、是枷鎖、是無形的網,是有條件的。女孩兒是父母的私有物品,父母有權利規定她們做什麼不做什麼,如果女孩兒稍微表現的不那麼服從,就把“不孝”的罪名這座大山牢牢地壓在你的身上。

現象三:

女孩兒結了婚就可以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了嗎?

不一定能(我不敢把話說得太絕對)!

結婚後,在父母觀念裡,女兒就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孃家的事女孩兒不能插手,孃家有什麼好處女孩兒享受不到,要不然會爆發一系列家庭矛盾,所有的矛頭都會指向女孩兒。小姑子不管孃家的事,要有界限感這一點我是贊同的。

但是,有一點例外。

如果父母受了兒子和兒媳婦的氣,父母是一定會和女兒訴說的。這個時候女兒就心疼父母,經常給錢給物,但是依然不能發表任何意見。這點可以理解,父母一輩子為了兒子,但是受了氣,無人訴說,心裡又憋悶,只能找女兒傾訴,女兒還是比較貼心的。

還有一種情況,這種情況嫁出去的女兒是一定要管的,不管又是不孝。那就是父母家裡需要錢的時候,甭管是家裡男孩兒結婚需要錢,還是有什麼意外需要錢,還是男孩兒欠了賭債,只要父母開口,女孩兒一定是要拿錢出來的。不拿?那就是不孝,父母辛苦把你拉扯大,你就這麼沒有良心,孃家需要一點錢你都不拿不幫。

這類父母最擅長的就是苦情戲和道德綁架了。

現象四:

說說我的父母,我一直以為我爸媽讓我上學,就是不重男輕女。

工作後我才發現,我爸媽還是有一點重男輕女的。比如有一次我因為我媽偏向弟弟向她大哭,我媽說了一句話,我終身難忘,也成為扎進我心裡的利器,我媽說:你是女孩兒,就是要給家裡掙錢的,你弟弟是男孩兒,就是要花家裡的錢的。所以,大學畢業後上班,每個月我發了工資一定要按時給家裡,但是我弟弟不用。

不僅如此,我媽還時不時在大家聊天的時候再次強調她的觀點,那就是:男孩兒和女孩兒就是不一樣。

都說,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1. 中國歷史封建社會的影響,重男輕女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糟粕。

男孩兒是要傳宗接代的,是可以撐門面的,沒有男孩兒的父母就要被歧視。所以,父母為了男孩兒可以無限制的付出,哪怕毀了女兒的幸福也在所不惜。這種情況在廣大農村甚是常見,家裡沒有男孩兒或者男孩兒少就是人丁不旺,所以網上才會出現那麼多“生子秘方”、“轉胎丸”等等。

女兒養大是嫁出去的,給別人家的,是潑出去的水。這些女兒也是這樣教育女兒的,所以一代又一代去傳播這種思想。

當然也有格局大的家族,但是佔極少數。所以我們身邊這樣的“不重視女兒教育”的例子特別多。

2. “養兒防老”這個說法和“潑出去的水”,我覺得可以一起理解。

因為父母認為,女兒是別人家的,不靠著女兒養老,跟自己以後的利益沒有特別大的關係。而兒子過得好就跟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了,所以這也是重男輕女的很大部分原因。

3. 至於出了問題喜歡和女兒求助,最大的原因就是女兒不會拒絕,也是基於人性。

如果總是和兒子求助,兒媳會給臉色看,自己以後還得和兒媳生活呢,不能把這個靠山得罪了。

但是女兒就不同了,即使女婿有意見父母也看不到。首先,這樣被教育出來的女兒,其實內心非常缺愛、缺關注、缺少父母的認同,如果父母求助,就會生出“你們最終還是要靠我”的想法,雖然不情不願,自己也不開心或者為難,但都會照著父母的要求來做。如果第一次的過界行為沒有制止,他們就會要求越來越多,而且還覺得你不幫忙就是沒良心,從來不會想到女兒的難處。其次,女兒心思細膩、容易心軟,見不得父母受氣、太過勞累和操心,即使很為難,也會想方設法幫助父母。

那麼,作為這類家庭的女孩兒應該怎麼做呢?

1. 不斷學習、不斷開闊眼界、提高認知、自我覺醒。

並不是所有父母說的都是對的,也並不都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無怨無悔無私的對待每個孩子的,雖然這一點很難接受,但這是真相。

對於以上父母,必須要承認父母並不是那麼愛自己的事實,父母的養育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要求女兒對整個家庭付出。

但是,又有多少女兒認識不到這一點,終其一生都活在道德綁架裡,都活在鐐銬和枷鎖中。

2. 把自己的小家放在首位。

結了婚並不是不可以幫孃家,但是要看情況而定。如果孃家就是一個無底洞,那麼沒有必要一直幫下去,如果一直幫下去,孃家人覺得有人在背後收拾爛攤子,只會更加過分。

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先顧好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家是前方陣地,如果前方陣地都守不住了,那裡還有能力去幫孃家呢?

如果以上兩種情況都避免了,對於孃家就有多大力出多大力,畢竟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俗話說:養育之恩大過天。再者就是父母年齡大了,確實能量有限,也不能過度勞累。

3. 學會適當拒絕。

其實這一點挺難的,畢竟這是來自自己父母的求助,即使做不到,即使很難辦到,也還是不忍心。

但是呢,你必須要認識到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的。就像《歡樂頌》裡的樊勝美,一次次的不懂拒絕,父母和哥哥嫂子又一次次得寸進尺,最終哥哥釀下大禍。當她明確表示自己承擔應該承擔的那部分,多餘的她不再管時,父母反而沒有了那麼多無理的要求。

願每個女孩兒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活出真正的自我!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位母親的不安:女兒出嫁備20萬陪嫁,準親家一番話,她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