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實人成了一個標籤,有人認為“老實人”是軟弱窩囊的意思,其實並非如此。
在人際交往中,最難搞定的那一類人,往往是老實人。
老實說白了就是內向,不善於人際交往,更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隨便”“都行”“能接受”“隨大流”等等。
然而,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思想和個人情感,那些不被發現,不願表達的意願在日積月累的忽視下,很容易憋成一個大“雷”。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老實人犯的事,總是很驚人,因為毫無預兆,別人也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跟防範,所以事實的真相才會令人不敢相信。
大多數老實人的性格看起來都是比較溫和的,但再怎麼溫和的人都有自己的底線,一次次被衝破底線後他們定然要反擊。
老實人不會衝動行事,正因為此他們思慮周全,一旦決定做某件事情或進行反擊,幾乎都是志在必得的決定。因此,惹惱老實人的下場並不好。
眾所周知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時候表現出一幅逆來順受的模樣,吳王夫差怎麼也沒想到最後自己竟然滅在了一個“階下囚”的手中。
生活中像勾踐這樣的“老實人”不在少數,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特別能忍,也可能說是極其能裝,咽的下別人咽不下的苦水,才幹得出別人幹不出的狠事。
從心理學上來看,一個人表現得越老實,則越難搞定,因為老實人的性格相對穩定,穩定的東西很難改變,他們有自己的道理,便無法接納與之相悖的觀點。
千萬不要去招惹一個老實人,因為你不清楚在那不起眼的皮囊下住著一個怎樣的靈魂。
古人云:“大隱隱於鬧市,小隱隱於深山。”那些大隱之人往往都會刻意表現出一副老實的嘴臉,因為經歷過風霜所以顯得格外沉靜。
老實人的性格往往是內向的,思想固化保守,但有明確的界限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他們的心目中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當然被人冒犯後的老實人能做出怎樣的事情,將是其他人無法預料的。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傷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最信任的人。
人生在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那些看起來本分老實的人一旦起了歪心思,將會是一場無法阻攔的災難。
西方有句諺語這麼說: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的石頭鋪成。
由此可見,越善良越需要提防,越老實越惹不起。
很多人都會對明面上的陌生人有所防備,卻往往會對身邊的老實人放下戒心。殊不知,從古至今太多的惡性事件都是由熟人所造成。
從過去的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到如今的千算萬算熟人難算。
曾國藩說:“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則為小人。”
這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人,每個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發生心態上的變化,過去的瞭解無法作為參考,現在的瞭解也預判不了將來,對人對事應當時時刻刻都帶著嶄新的目光。
那些認定老實人好說話,好欺負的人,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發覺,自己碰上了硬茬子,且由於自己先前的無知,讓一切都沒了迴旋的餘地。這又是何等的悲哀。
生活中,看起來好說話的老實人,往往比別人更懂得以柔克剛的道理,他們擅長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化解眼前所面臨的問題。
要知道,沉默的背後是包容,千萬不要因為別人對自己的錯誤無動於衷而沾沾自喜,秋後算賬的痛,經歷過的人都懂。
老實人雖然看起來很好惹,卻是最惹不起的那一類,任何時候都不要去欺負一個和善的人,因為這世間萬物早就悄悄地標好了價格,多拿了什麼,總是要歸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