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終身成長》一書中,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提到了「成長型思維」這一概念,她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有這麼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 vs 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模式認為智力是固定不變的,會產生一種讓自己表現得聰明的慾望,因此他們:

遇到挑戰時 --> 避免,逃避

遇到阻礙時 --> 自我保護或輕易放棄

認為努力 --> 不會有結果的或者會帶來更壞的結果

被批評時 --> 忽視

他人成功 --> 感到他人的成功對自己造成了威脅

結果他們很早就停滯不前,無法獲取自己本來有潛力取得的成功。

而成長型思維的模式認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會產生一種學習的慾望,因此他們:

遇到挑戰時 --> 迎接挑戰

遇到阻礙時 --> 堅持不懈

認為努力 --> 熟能生巧

被批評時 --> 從批評中學習

他人成功 --> 從他人的成功中學到新知識,獲得靈感

結果他們取得很高的成就。

我們需要成長型思維

其實我們都同時擁有這兩種思維,只是我們在不同的時期使用了不同的思維模式。

為什麼有些程式設計師做了很久還是一個普通的程式設計師,而有一些程式設計師慢慢的變成了管理者?佼佼者?我想他們應該是有更高的思維程度,他們願意提升自己的思維,更多的選擇用成長型思維來提升自己,從而獲得更多不同的視角。使用成長型思維的人往往能夠堅持,堅信能力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從而改變自己。

而使用固定型思維的人拒絕改變,他們更願意使用自己熟悉的東西,拒絕挑戰新事物,認為有些東西就是靠天賦的,自己不是那塊料。

我們需要成長型思維,別讓固定型思維毀了自己。

怎麼發展成長型思維大腦可塑性

有個可喜的訊息就是我們的成長型思維是可以透過鍛鍊得到的,我們的大腦和肌肉一樣有著很強的可塑性。我們高中時期生物課就有講到,大腦中的神經元之間,負責傳遞訊號的突觸會根據環境和學習不斷的改變。

當我們獲取新知識,就會產生新的突觸,當我們複習已有的知識,突觸就會連線的更加鞏固。從而讓知識為我們所用,成為我們身上的一部分。

成長型思維也是如此,可以透過鍛鍊強化:

關注過程

我們對事情的本身應該更多的關注於過程,而不是隻關注結果。往往我們能從過程中獲取經驗。比如說小明考試考了 100 分,那麼此時作為家長最好的誇獎方式是誇獎他的過程,並不是說:

哇~你好棒,考了 100 分,今晚給你加雞腿!

而應該關注於過程,可以這麼說:

哇,你真棒,想必你的學習方法很棒,平常學習過程中應該很認真仔細,得到這樣的結果,是你應得的。

關注於過程,我們的成長型思維會讓我們思考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怎麼去解決,在過程中獲取到的經驗,下次怎麼去應用等等。

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嘗試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就拿程式設計來說,可能我們一開始學習的是某門程式語言,有些人會使用這門語言了,就一直使用它,如果我們能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演算法,又或者去學習另一門語言。也許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更多的視角,看到問題的本質。

那些原本我們認為做不到的事情,當我們下定決心去做的時候,就是跳出舒適圈,從而我們把焦點放在過程,想方設法讓我們去做到,不斷完善自己的成長型思維。

希望你我都不要掉入「就這樣了」,「無能為力」,「我就不是這塊料」等固定型思維的陷阱中去。

我是小帥b,讓我們一起終身成長,終身學習。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沒什麼,可能就是運氣比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