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中國人太愛講孝道,但是沒有人追究什麼是孝,以什麼方式平衡孝順與其他方面利益權衡之間的關係似乎是個被忽視已久的課題。很多行為披著“孝順”的外衣,其實不過是“養兒防老”的債權人關係。父母生養兒女,就是為了養老,兒女也被灌輸必須要孝順。生兒育女,很多時候,是為了讓子女回報自己。

隔壁的67歲的王大爺,隨著比他小三歲的妻子搬去和省會城市的女兒女婿同住後,成了新晉的“孤寡老人”。有人會說,為什麼王大爺不一起去呢?男人的自理能力往往到了老年還是毫無長進,王大爺也是如此,最多也就會煮個青菜面啥的,可是不能天天吃麵吧?

所以,生了女兒的王大爺在他家裡是抬不起頭的,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女兒出生那天,興致勃勃打算來抱大孫子的王大爺母親,看到是個丫頭片子之後,連帶著把本來打算給媳婦坐月子吃的一籃子雞蛋和一箱牛奶,也不動聲色地拎回去了。

“還照顧什麼月子啊,丫頭片子有啥好矜貴的,娘回去忙了啊”,丟下這麼一句話,這位重男輕女的婆婆就一溜煙地走了。後來第二年,王大爺的弟弟家添了個兒子,他母親大人緊鎖的眉頭總算有所舒展。至此,這位婆婆一直強調只有男丁才是自己家的,丫頭還不是送人的。還好王大爺的老婆自己疼自己女兒,不然連王大爺都不怎麼待見自己女兒。侄子生日送新衣服送新玩具,自己女兒生日倒是無動於衷。

王大爺的老婆個性還是比較強勢的,也不滿丈夫自己家不顧,而把精力顧到弟弟家。可王大爺總說是老婆格局太小,不明白其中的道義。這還好,但凡婆媳之間有什麼矛盾,王大爺總是無條件地站在自己老孃那裡。

所以,夫妻之間感情也淡了,自己管自己過著,掙的錢也是各自AA自己保管。在王大爺45歲那年,他那個彪悍的母上大人因為一次打麻將過於激動而突發腦梗。好歹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可落得個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人伺候照顧。

王大爺覺得自己每個月賺1萬多呢,妻子只賺5、6千,就讓妻子多花點時間回來照顧母親。妻子自然不願意,本來就沒啥情分,說要把婆婆送到條件比較好的養老院,讓護工料理。臥床的婆婆一把鼻涕一把淚不肯去養老院,把王大爺的心都催軟了,只能他自己照顧。為此,他調去了一個閒職,工資少了3分之1。

老太太雖然在床上躺了20來年才撒手,可是事兒可真沒少,教唆王大爺把他多年存的積蓄給了侄子買房子。妻子女兒倒是沒有過激的反應,這回王大爺覺得妻子懂事了,總算不再鬧了。可妻子把她自己存的積蓄,又問自己兄弟借了一點,給閨女付了個省城的首付,按揭小兩口自己還。這也成了王大爺愧疚的重點之一,他沒出過一分錢的房子,當然女兒女婿也不歡迎他,幹嘛不去出了幾十萬首付的侄子家住呢?

王大爺現在就一個人住在老房子,這不是現在他年紀也大了,心臟不大好前陣子動了手術,女婿女兒算是回來了,丟了500塊錢就走了,完全沒有說要以後接他去住的意思。他的妻子,更是連回來都沒回來瞧他一眼。這也就算了,連他那個疼愛的侄子,居然也是說工作忙匆匆丟下個水果籃就走了。王大爺只好出錢找的護工,可是看到自己的存摺上稀鬆的數字,不免為晚年的養老問題隱隱擔憂。

寫在最後:

孤苦的王大爺成了新的留守老人,步履蹣跚,可能都吃不上一口熱飯。也許他為自己的愚孝後悔了,可是卻是來不及了,為時已晚。在一部分國人的觀念中,“孝順”其實是大過於“愛”的,既要“孝”、更要“順”,反正“老婆可以換,母親只有一個”。可這些卻忘了對於自己的孩子而言,母親也只有這一個;對於自己而言,原配妻子也只有一個。很好奇這樣的男人,餘生難道只需要依靠年老的母親,還無需和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一起過嗎?

愚孝真的是婚姻破裂的一大毒瘤。“二十四孝”的典故,如今看來,有很多就是讓人恥笑的“愚孝”,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其中一則“埋兒奉母”,說的是兒子家窮,為了讓老母親吃飽,不是想著努力開源,而是選擇從妻子手裡把剛出生的兒子奪過來,活埋,達到“節流”的目的。暫時少一張吃飯的嘴,餘糧供奉老母親。這樣的行為,簡直是捨本逐末。

愚孝的另一個說法就是無底線無原則的孝順。任何事情突破底線原則都是不可原諒的。說到底,自己種下的苦果,還是得自己吃。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縮小貧富差距 我們靠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