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與人溝通:或許是父母、愛人,也或是領導、同事。如果你覺得溝通誰不會,不就是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嗎?那麼當你真正與人溝通的時候,將發現一切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簡單和容易。

01.要達到有效溝通,知彼知己總是應該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無論你是學生、老師,商人、學者,還是領導、普通老百姓,只要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少不了要與周圍的人打交道。

而在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交流形式就是透過語言進行有效溝通,以達成某種共同目標。

要提升溝通能力,首先要學會傾聽,一個善於傾聽的人,總能很好地把握對方所要表達的內涵,進而才能在關鍵時刻,提出對對方有建設意義的方案,讓對方滿意,其溝通的目的就達到了。

曾經,科學家對同一批受過訓練的保險推銷員進行研究,選取業績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做對照。結果出乎意料:業績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銷時說的話累計為30分鐘;而業績好的那部分人,每次累計只用12分鐘。

以人們慣常思維,應該是說話時間最長的人,業務介紹得更詳細,業績也應該會更好。然而相反,是那個說話最少的人業績最好。

為什麼呢?很顯然,你說的少,自然就聽的多。聽得多,對顧客的各種情況瞭解的就越仔細,相應採取應對措施就更接近顧客心理,業績自然就好了。

所以,學會說話,提高交流溝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傾聽。因為,大部分人都喜歡講,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而不善於傾聽。

要想做到善於傾聽:就要培養足夠的耐心對別人的話題感興趣,並表現出欣賞和贊同。

同時,把舞臺讓給對方,做最好的觀眾和聽眾。當你這樣做的時候,當你學會聆聽、學會放棄以自我為中心、學會放棄自高自大時,你才能對別人有所瞭解;當你開始把對方當成獨一無二的人對待時,你將會發現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善於與人溝通。

02.溝通不是一個人在使勁,彼此不同步很難達成共識

我們知道,溝通需要語言。然而,即使再好的語言,如果不能把握時機,在該說的時候不說,又在不該說的時候隨意說,結果會適得其反。

也就是說,一個人說話的內容不論多精彩,如果時機掌握的不好,就無法達到說話的目的。因為,有一個常常被人忽略的地方:聽者的內心,往往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要在對方願意聽你說話的時候說,這時候才能達到談話的效果。

比如:你去見一個重要客戶,想要和他談合作的事情。但客戶好像不在狀態,在你闡述問題時,他會不停地抬起手看錶,顯然並不在狀態。

如果繼續談下去,肯定達不到預期效果。不如真誠地關心對方,看看有什麼能幫上忙的?

當對方說出了困惑或擔憂,你要儘自己所能給予幫助。把對方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去做。

想必當客戶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會主動約時間和你重新會談的。這個時候,你再詳細地介紹合作事項,對方一定會用更大的誠意接受你的方案。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感性的,情緒也會受外界影響。比如,下班回到家,原打算和丈夫商量孩子轉學的事情。可見丈夫情緒不高,看上去很煩的樣子。這時候,不是和丈夫商討事情的最佳時機。只能放一放,等丈夫狀態好一些再說也不遲。

如果,不善於觀察的你,沒有發現丈夫情緒上的變化,而是依照自己的感覺,一股腦說出自己的想法。結果可想而知,你想要快速解決問題,可丈夫沒有這個心情。這樣的溝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相反,還會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

的確,生活中我們不能缺少溝通的環節。無論是工作中,還是在家裡,都有需要別人參與一起解決問題的時候。如果不善於溝通,那麼遇到問題就只能一個人扛了。

然而,生活中人們不應該缺乏契約精神。既然大家可以一起面對突發狀況引起的困境,那又為何不好好利用群體的力量,共同面對呢?

03.溝通講究雙贏,給別人面子自己才有面子

有時,也許別人真的錯了,但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他們雖然明知錯了,也希望得到足夠的尊重。所以,不要隨便指責別人,因為那是最不明智的做法。學著嘗試接受他們,理解他們,也許這才是智者寬容而智慧的做法。

事實上,無論是誰,都很在乎自己的面子。有時,即使知道自己做錯了,可為了面子,人們還是會為自己辯解。

當發現一個人犯了錯誤,你無須顯得那麼正直、嫉惡如仇,把對方的錯誤進行放大、發酵,唯恐別人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別人丟了面子,對你也會充滿了怨恨。

一個聰明的智者,絕不會這樣處理問題。他們會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然後再設法將事情向好的方面導向。

比如,一位老闆到工廠檢查工作時,發現一些員工在掛著“禁止吸菸”的標牌下面吸菸。顯然,這嚴重違反了工廠的管理條例,應當嚴肅處理。

然而,這位老闆卻走到這些工人身邊,遞給他們每人一根菸,說:“如果你們能在外面抽菸的話,我會非常感謝你們的。”

這些工人當然知道自己違反了廠裡的規定,但老闆不僅沒有批評他們,相反還給他們每人發煙,他們的自尊得到了維護。

老闆給足了他們面子,這些工人自覺慚愧,從此再也沒有在禁菸處抽菸。

如果,當時老闆擺出一副領導者的架勢,批評指責這些工人,這些工人肯定會為自己辯解。如果再被罰了款,這些工人會覺得自己丟了尊嚴和麵子,心裡那份不痛快,早晚會發洩出來。

也許老闆覺得自己是按規章做事情,實則他已經失去了人心。至少這些被他罰的工人,心裡會不服氣:“換了是你,不見得比我做得好。”

有時候,越是底層工人,越是卑微的小人物,越看重自己的面子。因為,在他們身上沒有比面子和尊嚴更重要的了。

有一個故事:講一個管理層的領導,總和自己部門的清潔工過不去。不是嫌對方遲到早退,就是挑剔對方衛生沒搞好。惹得清潔工經常和這位領導吵架。

一次,董事長來公司檢查工作,正好趕上這位領導和清潔工在爭吵。董事長將這位領導請到辦公室,對他說:作為一名領導者,清潔工都能和你大吵大鬧,可見你已經不適合再在領導崗位上工作了。

這位領導很委屈,覺得本是清潔工的問題,為什麼到頭來,錯卻在自己身上?

董事長的一席話讓他明白了自己錯在哪裡:作為一名領導,應該尊重、愛護自己的下屬,哪怕她只是一位普通的清潔工,也應該是有尊嚴的。

而這位領導在工作中的武斷,看不見員工的付出和辛勞。更不會懂得尊重別人,保全別人的面子。

如果他能坐下來,和這位清潔工好好溝通一下,就會發現事情並不像他想的那樣。原來,清潔工的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她每天要把母親安頓好了才能來公司;她還有一個上小學的女兒,每天她還要接送女兒上學。

對於這樣一位生活不易的女人,作為領導你不僅沒有關心她,還處處挑剔她工作沒有做好,還要批評指責她。這不是領導失職是什麼?

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易。很多時候,學會尊重別人,就是在尊重自己。

4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對不起,我家真拿不出30萬彩禮”“把你老家房子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