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即使被誤會了,也不會急於去向對方解釋,讓其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因為,那時雙方几乎都處於一個極高的情緒點之中,一味地解釋,很可能和對方的誤會一樣,顯得盲目而缺乏客觀性。
而且,即使當時自己的觀點正確,想要改變一個處於那種情緒狀態的人的想法,也是難上加難。
因此,更明智的做法,是等待彼此情緒都穩定下來,有了更多的理智來看待這件事時,再進行更為平和的溝通。
不得不說,生活中那些即使被誤會,也常常不願意解釋的人,在這幾點上,真的看得很開。
既然明知自己是對的,又何必執著於他人錯的觀點,且讓自己被影響。
人在被誤會的情況下,很容易覺得委屈,冤枉,甚至是難過,憤怒。
可轉過頭來,這樣的情緒只會在自己一個人身上。別人不會因為你的這些情緒,而對你有絲毫偏頗,更不可能對你有所改觀。
反而,可能還會因此覺得你脆弱,玻璃心,以此裝可憐,博取同情,以影響他人的評判。
而你的這些情緒,實際上也於事無補。除了讓他人多一些嘲諷,多一分得意,其他方面,並不會影響到他們分毫。
反倒是自己被這些情緒所困的時間裡,浪費了雙倍的時間和精力不說,還因為他人錯誤的看法,摧垮了自己的意志。
他們選擇不解釋,就是不願在對錯明晰的情況下,耗損時間精力,去改正另一個與自己不大相關之人的錯誤,併為此付出一定成本。
當他人的想法無法改變,且不會對自己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時,又何必徒勞地解釋。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就更是有限的。
你沒辦法像一個俠士,將大部分人的觀念和生活,都大包大攬地,扛在自己肩上。對於個體來說,能做到這點的人,當然令人敬佩,使人尊重。
但在此之前,每個人的首要任務,都是做好自己。除此之外,才會有資格和精力,去影響和幫助他人。
生活中,當一個人對自己一時的言行,不甚認同,或有所誤會時,我們沒必要挨著去解釋,演示,直至讓所有人都懂得箇中情理。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想達到的目的,以及內心的感受都有所不同,當我們堅定地做一件事時,勢必會有些不同的聲音。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最多隻能求得多數人的認同,沒辦法兼顧所有人。
既然如此,一些人有一些不影響自己大局的觀點,且很難扭轉時,又何必反為其消耗自身的精力呢?
而且,一個人如果真的錯了,最好的彌補方式,不是言語上的解釋,承諾和表態,而是言行上的具體表現。
這些表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人花費一定的時間反思,考慮,以及準備。
因為,當自己明顯做錯了,即使馬上到他人面前表態,也不會得到對方真正的理解和刮目相看。反而,行動跟不上言行的人,只會進一步引發對方的嘲諷和失望。
因此,一個人被誤會,最應該做的,不是急著去向對方解釋。而是儘快地讓自己的意識,恢復到平靜理性的狀態,看清楚這件事真正的對錯。
不執著於他人的苟同,亦不過於維護自己的缺點,比起言語上的承諾,更敢於儘快地用實際行動,在現實中去獲取,或征服他人的諒解或看法。
其實,在這幾點上能看得開的人,比起他人,生活中會少去許多不必要的折騰和耗損。能更加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也更容易有所收穫,令人豔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