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品德優良的老人,那就是這個家庭的幸運,也是兒孫的幸運。
老人,永遠是一個家庭裡面的頂樑柱。因為每一個老人,就像是家庭的“靈魂”代表一樣,象徵了這個家庭的風氣和走向。
《增廣賢文》有言:“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
只要家中的老人足夠賢德,相信他能夠為兒孫後輩做一個很好的表率,甚至能夠引領一個家庭逐漸走向興盛的未來。
可是,既然有賢德之人,就肯定會有無德之人。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就會有做作不堪的老人。這一切,都是相對的。
一個無德的老人,他的危害,其實是巨大的。也就是說,有德老人的作用有多大,那無德老人的危害就有多大。
所謂“老人無德,禍害全家”。在我們這個以“孝”為主的社會里面,也許這麼說是頗為不孝的,可這卻是現實,沒必要說非得做個毫不作聲的“愚孝子”。
這三種“禍害兒孫”的老人,其實是你痛苦的根源,實在是令人寒心。
不懂體諒,只顧自己的老人,讓人心寒在人與人之間,本該就是我待你怎樣,你便待我怎樣才對。
如果說你對我寬容有禮,那麼我也應該對你寬容有禮。這樣的行為做法,不僅適用在外人身上,還應該適用在相互尊敬的家人身上。
可是,在本該相互體諒的家人中,卻出現了一種老人,讓人心寒。那就是不懂得體諒兒孫,只顧自己快活的老人。
這些老人,他們不管兒孫的死活,不管兒孫賺了多少錢,生活情況怎樣,反正他只看到自己的需求。只要自己想怎麼過,就怎麼過,絲毫沒有體諒之心。
就像你一個月的錢本就賺得不多,可家庭中的一些老人,他們卻憑藉著老一輩的身份來命令你,非要你出錢來滿足他們的心願。
一般來說,老人的心願的花費,都是巨大的。好比他想買一套紅木傢俱,買一套高價且“三無”的保健品,你能阻止他嗎?阻止不了,他只會是一意孤行。
可如果你出口阻止他了,他就會說你不孝順,不懂得尊重長輩。這樣的說辭,其實我們聽得多了。但在生活中,就不該以身份來說事,而是對事不對人。是非曲直,就應該有它的理。
跟不懂得體諒的老人生活,其實很不容易,因為這些人真的不好相處。
為人做作,過分驕橫的老人,讓人心寒一個人,可以稍微裝腔作勢一點,但卻不能過分做作。因為一個人過分做作,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讓人覺得噁心。
當你在社交場上遇到一個做作的朋友時,你會有怎樣的感覺?你會想,這人怎麼這麼虛偽,這麼令人討厭。面對這樣的人,你會毅然離去。
但是,如果你的家庭中有這種過分做作的老人,你能怎麼辦呢?你也不能怎麼辦,只能是欣然接受。
這些做作的老人,他們有個特點,那就是虛偽之餘,還有一些“驕橫”的行為心理在裡頭。
為何會“驕橫”?就是因為他們是長輩,而你是後輩。所以,在他們看來,他們的話就是正確的,你就必須要遵從。如果不遵從,就是你的不孝。
“孝”這種倫理行為,曾是一種人人都提倡,人人都身體力行的行為。但是,為何在當下的社會,那麼多人都談“孝”色變呢?
其實,並非是人們不孝順了,而是人們害怕了。怕什麼?就是怕遇到做作驕橫的老人,從而自己被他們當成軟柿子來拿捏。
倚老賣老,為難後輩的老人,讓人心寒有一個詞,其實很適合形容做作不堪的老人,那就是“倚老賣老”。
一些有一定年紀的老人,他們認為自己夠輩分,有資格,有地位,便對孩子媳婦指指點點,要別人完全順從他們的想法。
前段時間曾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
陳大伯特別疼小兒子,在看到小兒子游手好閒,可卻活得狼狽之後,他並沒有勸小兒子去工作的想法,而是想把老房子拆掉,將其重建,然後將房子劃到小兒子的名下。
對於陳大伯來說,資金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麼,他只能是找大兒子幫忙,要求他出五十萬出來建房子。
陳大伯的大兒子陳先生,他雖然在城裡有穩定的工作,但他既要負責陳大伯的養老,又要負責兩個孩子的教育投入,還要還房貸車貸,維持日常的花銷。生活已然過得緊迫了,怎麼可能有閒錢拿出來建房子呢?
面對這種情況,陳先生便跟父親說,希望他能夠體諒自己,等以後有錢了再建。甚至,如果二弟想工作,自己可以幫他找工作。
但是,陳大伯便罵陳先生,說他只顧著自己,一點都不想著弟弟。之後,陳大伯還在親戚處說陳先生的不好,說他不孝順......
至今,陳先生和陳大伯的關係一直鬧得很僵。而這裡的“僵”,並非是陳先生的本意,而是陳大伯的本意。因為陳大伯的本意很簡單,那就是大兒子出50萬。
面對這樣的老人,你會怎麼辦呢?其實,我們都無能為力。因為固執不聽勸的老人,他們根本不會聽你說太多,而只會一條道走到黑。
但是,不管怎樣,還是要說,人與人之間,為何就不能相互體諒呢?老人年輕的時候也當過孩子,為何就不能體諒年輕人的不易呢?
人生,既然如此艱難了,就不要互相為難了。只希望每個家庭,都是父慈子孝,長輩有德,孩子孝順的景象。如此,才是人間幸福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