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時間
很多時候,明明手上在做著某件事,可是卻半天沒有進展,一頁書看了半天,還停留在那一頁,一個字也沒看進去。明明在做某個明天要交的PPT,腦子裡想的卻可能是這個月房貸快到期了,車貸快到期了,下個月某某要結婚要包份子錢了……
腦子裡天馬行空,注意力就是不在當前這件事上,大家說這是“走神”、分心了,不能專注的去做事。
快、快、快似乎是這個網路時代的必備技能之一,這就要求我們的大腦要同時要想好幾件事情。
一開啟網路,幾乎看到的是,“我”用幾小時,甚至是半小時讀完了一本書,我用半小時寫了一篇幅3000字的“爆文”或稿費“500”的稿子,“我”一年讀了“700”本書……
很多聽書平臺在講解完一本書後都用一句話結尾:“恭喜你今天又聽完了一本書”。
讀是讀完了,聽是聽完了,可是我們又讀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嗎?
這就像《練習的心態》的作者托馬斯M·斯特納,一起學習打高爾夫球的“同學”一樣的狀態,斯特納問她:“你有沒有練習我們上個星期學過的東西?”
“沒有。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做夢都在想著,有一天早晨醒來,自己就是一名高爾夫球高手了。”(好巧,我也是一樣,總是感覺每一天都有好多的事要 做,做夢都在想著第二天醒來自己就變成了高手)
一場學習下來,能熟練撐打球技巧的卻只有兩個人——斯特納和另一個同學。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知道我們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或技能,但是要做的事情,要學的東西太多,而能夠給你的時間又太短,人都要累死了,還得從本已消耗過大的情況下,再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幹似乎可以不幹的事情,這簡直是一種令人痛苦的折磨。
《練習的心態》的作者托馬斯M·斯特納說,他的同學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是因為真正的高爾夫球比表現上看起來難得多,二是因為在此之前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想想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所做的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充滿激情,興致勃勃、鬥志昂揚的開始,結果,只要是不能“立竿見影”的事,我們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以灰頭土臉的方式無疾而終。常常伴隨著的還有:“我還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把這事給做完?這事能不能給我帶來好的結果?”這樣急躁,不耐煩的心理。
《練習的心態》中作者提出:我們這一生都是一個練習的過程,從小時練習用勺子吃飯開始到每一個生活技能的獲得都是透過練習獲得,要想有好的結果,必須要有練習的心態——耐心、自律和專注。在每一次練習中,都提醒自己只想一件事,直到做到“達標”為止,再考慮下一階段的程序。
為了幫助我們能將思緒停留在“執行”的過程中,作者在書中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比如簡單實用的“4S”法:
一、簡化,確定目標後,把目標當成“般舵”,或者是指路明燈,再把目標按“指路明燈 ”的方向,細分為一個個具體的組成部分。
二、細分,待到細分目標的組成部分確定好後,再把這些組成部分細分成一個個的執行步驟。
三、縮短,成功就是完成有時間限制的任務,不管做什麼,給自己規定一個完成時間,在這個時間內,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專注於當下,時間一到,如果有興趣接著做,那就接著做,如果沒興趣,那就下一個完成任務的時間來接著繼續做。
四、放慢,這個放慢不是指把事情拖著做,而是指認真的,用心、耐心的做事,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樣也是以退為進,時刻謹記魔刀不誤砍柴工。
《練習的心態》不 厚,全書共計173頁,作者認為人的一生即練習的一個過程,在面對“完不成任務,就得捲鋪蓋走人”的生存壓力下,是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平衡的心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道欲速則不達。
作者認為,人生或者練習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只要我們耐心、自律、專注的去完成我們需要練習的練習本身就會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練習的過程本身也是收穫。不要把練習的過程看做是麻煩,阻礙成功的障礙,讓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無法撐控的結局上。
學會享受練習本身的樂趣也是一種“獲得”,只要你不急躁,不焦躁,專注於完成目標的“執行步驟”,你都是在向著目標不斷靠近的。
其實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它可以配合德韋克教授的《終身成長》、阿圖·葛文德的《清單革命》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練習》、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的快與慢》、還有加里·凱勒/傑伊·帕帕森共同所寫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喬納森·海特的《象與騎象人》共同讀的話,會發現他們是不同職業身份的人,在說著同一件事情,或是在說明同一種思維模式,並用案例闡述了,怎麼做才能做到,一個人的感受或許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感悟,但是看了不同職業身份的人寫同一件事的感悟是完全不一樣的,總有那麼一個人會打動到你的內心。
世界如此美好 ,我卻如此浮躁,這樣不好,這樣不好。
人生要一步一步的走,事情要一點一滴的做。《武林外傳》臺詞
一次只想一件事,耐心、自律和專注是保證自己“練習”效果的保證。
《武林外傳》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