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年過四十,已然看透了人性,看清了人心,也看清了自己。
渾渾噩噩過了許多年,忽然發現,身邊的人,似乎都已經各歸其位了。大家都在做著自己的“營生”,不管是在體制內上班,還是自己創業,都已經穩定下來,工資收入說不上很多,但也足以養家餬口。
如果四十歲的你,還在為明天到哪裡賺生活費而發愁,不光自己心裡著急,就連親朋好友,也會連連嘆息了。
人到四十,還一事無成,也許是敗在以下幾件事上。聰明的人,學會了和時間賽跑,把時間花在該花的地方,學會了和懶惰較勁,由此開始努力,讓人生步入老年的時候,能夠衣食無憂。
01
沒有習得一技之長,沒有安身立命的本領。
想要立足社會,就必須有一技之長。
小時候,父母給我們的教育就是:“讀不了書,就回家種田。”種田的苦,大概從七八歲時第一次下田幹活就讓我們心有餘悸。
臉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還要靠天吃飯。那樣辛苦的勞作,那樣微薄的收入,讓很多小小年紀的農村娃,打定了主意,一定要靠著讀書,跳出農門。
所以,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的很多孩子,哪怕考上已經落寞了的中專,也爭相去唸,為的就是能夠端上“鐵飯碗”,從此改變命運。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考不上中專,也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要麼跟隨打工大軍,去往南方的大城市做流水線工人,要麼就回到家中,跟隨父母務農。
在發覺單純地靠賣苦力,越來越難以維持生計時,有的人趁著年輕去學手藝,開車、修車、裝修等等,雖然當時看來不起眼,但終歸入了行,也就有了謀生的新門路。就算是跟隨建築施工隊去挑磚,只要足夠用心,也漸漸成為了砌牆師傅,慢慢能夠組建一個施工隊。
可有的人,既沒能透過讀書改變命運,也沒有透過學手藝改變命運。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這裡做幾天,那裡做幾天,只要感覺到很累,感覺到沒錢賺,就甩手不幹了。
等到家庭的重擔全然落在自己身上,才發現,自己能夠做的低門檻的活實在太少了 。
02
把時間浪費在玩樂上,沒有選準“人生的賽道”。
人們常說:“人總要苦一陣子,才不會苦一輩子。”
對於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人來說,農村裡的孩子多半都是吃過苦的。因為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有兩到三個兄弟姐妹,家裡的條件都不太好,每個人自打懂事起,就要分擔家務,還要協助爸爸媽媽一起賺學費。
從小就體會了當家有多難。在此後的人生路途上,也就懂得格外珍惜。
但有的人,仗著當時家裡條件好,屬於先富裕起來的人家。也就無所謂自己要不要努力,習慣了靠爸爸媽媽賺錢維持生活,早早地享受人生。
比如,我有一位初中同學小武,他是家中的滿崽,父母靠著開大貨車成為了村裡第一個萬元戶,他是當時班裡最時尚的一個人,什麼山地腳踏車、隨身聽,還有名牌運動鞋和衣服,看到他,就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山外的世界。
初中畢業後,小武應徵入伍了,沒過多久,就聽說他當逃兵了,還被納入了黑名單。因為他實在吃不了當兵的苦,不要說訓練有多苦。他在家,連衣服都沒洗過,根本無法照顧自己。
雖然家人和朋友為此頭痛不已,可小武卻依舊每天玩得開心,不是去打牌,就是去打遊戲。一晃到了要成家的年紀,還好靠著他長得帥,爸爸媽媽還能賺錢,同村的一個女孩嫁給了他。
可如今,已經身為人父的小武,卻成為了大家都嫌棄的物件,沒有人願意和他打牌了,因為沒錢,妻子帶著孩子長期住在孃家,恨鐵不成鋼;父母已經老去,如果生病住院,小武連醫藥費都掏不出來。他終於要自己去謀生了,可做什麼似乎都做不長久。
03
總是和爛人爛事糾纏,沒有活出自己。
有的人,不知道為什麼,一提起別人的事,總是特別來勁,張家長李家短,記得尤為清楚。
在工作中,明明可以拼才華,卻把這最重要的一項放到邊上,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一旦覺得自己受了委屈了,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了,才想起要為自己“討個說法”。
我的同事何姐就是這樣一個拎不清的人。她入職已經二十多年了,是個妥妥的業務能手,什麼疑難問題到了她這裡,都不個事。按理說,不管是看業績,還是論資排輩,她早就升職加薪了。
可偏偏,她還是和剛入職的新同事一起搭檔,拿著最低的工資,幹著最繁瑣的活,還時常要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刁難。
原因就在於,何姐最愛和爛人爛事糾纏。一件事情,她覺得不應該這麼處理,有人動用了“潛規則”,她總是不給任何人面子,該怎麼說就怎麼說,常常讓別人下不來臺。原本她佔著理,到頭來,卻成為最不講理的那個人,同事們排擠她,領導也不待見她。
人到四十,如果還一無所成,真的要警醒自己了。
給過去的人生,畫上一個句號,學會與之徹底告別。就算是一切歸零,也要有臥薪嚐膽的意志,和東山再起的決心,努力讓自己掌握一技之長,學會做人,學會處世,擔起家庭和婚姻的責任,這樣,才不會再五十歲的時候,依舊如當下一樣迷茫無措。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