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時候經常會說一句話是“雞湯”。
因為“精神按摩”,因為“缺乏邏輯”,因為“無法落地”。
但我最近發現一些很有趣的話,可能是被我們錯殺了。
比如:你的善良,要有智慧和鋒芒。比如:有的人想贏,有的人想贏得辯論。等等。
它們表面看上去真的很“雞湯”,不過只要勺子往下一點點,就能撈出很多“雞肉”。
至少這5句“雞湯”裡,背後有深刻的邏輯,和做事的方法論。
非常有趣,分享給你。
— 1 —
成功多從外部找原因
失敗多從內部找原因
我彷彿聽見了有人說:“哼,雞湯!”
其實這句話挺有道理,也是分析事情的方法論。
不管一件事情成功或者失敗,都是由內部和外部原因共同造成的。
那為什麼成功要多從外部找原因?
因為內部的情況是你自己能夠掌握的,是技能和資產,短期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想複製成功,就要分析研究可能發生變化的外部原因。
這次成功,可能是運氣好一不小心撞上的,可能是偶然做對了某件事情,但下一次外部環境變化,也許就失敗了。
自身可複製,外部未可知,成功多從外部找原因,就是努力把外部的未知和偶然,變成已知和確定。
那為什麼失敗要多從內部找原因?
因為在失敗的情況下,外部通常是限制的狀態,是無法改變的。
你無法改變環境,你只能改變自己。
一場戰爭很難打,打輸了。你可以說是因為我們沒有原子彈,也可以說是因為我們沒有敵人殘暴,我們堅守價值觀。
但是,我們的工作,不就是在沒有原子彈,堅守價值觀的情況下,還要打勝仗嗎?
事情的成功或失敗,是“任務目標”帶來的結果。內部原因,是“自身約束”。外部原因,是“外部限制”。
這句話實際是在說任務目標、自身約束、和外部限制之間的關係。
更多時候,我們是限制客觀存在,在有限制的情況下,完成任務。這是我們的責任。
成功多從外部找原因,失敗多從內部找原因。能清楚認識和理解這句話,並按照這句話去做,是一次很大的躍升。
— 2 —
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
第二句聽上去很像“雞湯”的話: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
這句話背後,其實有著經濟學和商業的基本邏輯。想理解這句話,要先回答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財富的本質是什麼?
金融學家香帥和她的團隊,調研了一整年,整理出一份中國財富報告,回答了一個你肯定關心的問題:
錢從哪裡來?
2018年,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73%,來自於勞動所得。是“人生錢”。
剩下的27%,是投資所得。是“錢生錢”。
這不是中國自己的現象,即使在美國最頂級的富人當中,勞動收入也佔家庭總收入一半左右。
這些資料揭示了財富的本質。財富,主要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
對於某些人來說,勞動甚至創造了120%的財富。(不信?你可以看看自己的股票賬戶,有些人錢生錢的投資所得為“-20%”...)
所以想要創造更多的財富增量,最好的辦法是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
我舉個例子。
石器時代,一個人可能一天只能砍一棵樹。
鐵器時代,人們發明了斧頭,一天可以砍十棵樹。
工業時代,人們發明了電鋸,一天可以砍五十棵樹。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勞動生產率大大提升。勞動生產率提升,讓一個人創造更多的財富。
第二個問題,商業的本質是什麼?
你生產了這麼多“財富”,你的生活會變得更好嗎?
不會。
你還必須拿這些財富,和別人交易。
我是種大米的,你是養羊的。我不能天天吃大米,你不能天天吃羊肉,都想換換口味,怎麼辦?
交易。
所以,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這樣,我們才能各取所需,彼此生活變得更好。
明白這兩個問題,我們現在可以回過頭重新看這句話: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財富的本質,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所以你必須勞動。手上要有東西。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所以你創造出財富後,把東西放到別人的面前,說:“請問,你需要我的東西嗎?我可以和你換點什麼?”這是利他。
別人同意與你交易,兩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好。最後,才能利己。
為什麼很多人“損人”?
因為兩手空空,想空手套白狼。
為什麼很多人最後會“不利己”?
因為不會和別人交易,不懂得先把東西放到別人面前。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賺錢就要分人,學到就要教人。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努力勞動創造財富,再主動把財富給別人進行交易,才能讓彼此生活得更好。
— 3 —
多快好省
第三句聽上去很像“雞湯”的話:做事情要多快好省。
這句話凝練了前人巨大的智慧,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又多又好是追求效果(Effectiveness),做正確的事(do right things)。
又快又省是追求效率(Efficiency),正確地做事(do things right)。
多快好省,其實代表著效果和效率的平衡。
比如種蘋果。我們當然希望蘋果又多又好。多和好,是交付的要求,是“優質”。
我們也希望蘋果長得快,這是對日期的要求,是“快速”。
而且,我們還希望蘋果省肥料,這是對投入資源的要求,是“廉價”。
多快好省,也是希望同時做到:優質、快速、廉價。
但是,蘋果又大又多,通常就很難又快又省。甚至大,就很難多。這就是為什麼果農要剪枝,減少數量,換取質量。
同時,要快,就很難省。快的代價之一,可能就是更高成本的肥料。
同時做到“優質、快速、廉價”,是一種理想化要求。怎麼協調,是一種智慧。
因此,在“多快好省”四個字裡,包含了效果和效率兩者的平衡,包括了優質、快速、廉價三者的矛盾。
所以這兩者平衡,三者矛盾,讓管理成為藝術。
我以前在微軟工作。微軟技術支援部門,要接受來自客戶的產品質詢。怎麼考核團隊的工作?
微軟設計了三個指標:
A、解決每個問題的時間。(這是員工自己記錄的;B、解決問題的個數;C、有效工作總時間。(這個數字,就是A和B的乘積)。
A越短越好,這代表技術能力;B越多越好,這代表工作量;C越長越好,這代表努力程度。三個指標之間的平衡關係,A x B = C,有效杜絕了員工只關注一點、偏廢其他。
比如,有的員工為了展現技術能力,用2小時解決問題,他記錄成1小時。但因為A x B得出的C,他的有效工作總時間就會減半,顯得很不努力。
有的員工為了展現努力程度,工作8小時,想顯得工作了16小時。A x B = C,因此,他必須把用2小時解決的問題,記錄成4小時。但這樣就顯得他的技術能力不行,解決問題時間比同事長很多。
這三個指標的平衡性,幾乎杜絕了技術支援員工,只關注一點、偏廢其他的可能性。
“多快好省”,是高度凝練的四個字,還原稀釋延伸出去,能應用到很多場景,設計出很好的管理制度。
— 4 —
你的善良
需要智慧和鋒芒
第四句聽上去很像“雞湯”的話:你的善良,需要智慧和鋒芒。
為什麼“好人”總是被欺負?為什麼“傻白甜”總被傷得深?為什麼在職場和生活中,“好人不一定有好報”?
因為只記住前面的與人為善,不知道要用智慧和鋒芒保護自己的善良。
什麼智慧?洞悉規則之縫的智慧。
什麼鋒芒?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鋒芒。
什麼意思?
前面提到,商業的本質是交易。用我的東西換你的東西,彼此能生活得更好。
只要有交易,就有規則。商業世界交易的基本規則是等價交換,合作共贏。
只要有規則,就有縫隙。總有人缺斤少兩、欺詐隱瞞,甚至踐踏規則。
只要有力的地方就有反作用力,因為不論怎麼去精心設計,一切規則背後,都可能有其漏洞或者是縫隙的。
所以在生活中總有黃牛的存在,在職場裡總有不幹活卻邀功請賞的人。
如果不能識別出這些人,你的付出和交換可能就不是等價的,會被傷害。
那怎麼辦?
如果你有智慧,可以洞悉修補規則之縫,完善設計一個好制度。壞制度能讓好人變壞,好制度能讓壞人變好。
或者,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在勾心鬥角的人際關係裡,與這些“道德不良”的人互利共存。
又或者,離他們遠遠的,不再合作。
善良是幫助他人,智慧是保護自己。
那鋒芒呢?
鋒芒是一種接近收益最大化的生存策略。
在著名的博弈論實驗裡,學者們研究何種方法是“重複囚徒困境”中最好的策略。
用計算機模擬實驗,最後的結果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重複對方上一次的動作,得分最高,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一直當騙子,把世界想成叢林社會,弱肉強食,始亂終棄,不停報復,收益很小。
一直當老好人,想著是自己時運不濟,遇人不淑,甚至總是想感動教化他人,收益也很小。
一報還一報,選擇對方上一次的選擇,有點“鋒芒”,更能保護自己。
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好人難做,好人難當。所以你的善良,需要智慧和鋒芒。
— 5 —
有的人想贏
有的人想贏得辯論
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納西姆·塔勒布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想贏,一種想贏得辯論。
似乎聽起來很順口押韻。押韻的話,都像“雞湯”...
但這句話背後有心理學基礎。也有一種生存策略。
每個人想健康快樂地活著,內心要協調,要認知一致,不能有認知錯配。
當知道一件事情是錯的,還去做,內心會很掙扎難受的。
所以人會合理化自己的想法和行為。這樣,認知才是協調的。
小偷在偷東西時,內心可能是不愧疚的。他想的可能是劫富濟貧、盜亦有道……
殺人犯在殺人時,內心可能是不自責的。他想的可能是報仇雪恨、除暴安良……
恐怖分子綁著炸彈衝進地鐵時,內心可能是安詳的。他想的可能是“聖戰”和“天堂”……
我們會說,“你怎麼這麼殘忍,這樣沒人性!你就不能摸摸自己的良心嗎?”
他們會說,“我摸著我的良心,我是對的。”
因為合理化想法和行為,認知協調了。
因此你也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仇富”。
一些人會認為,有錢人的財富,又髒又黑。有錢人都是壞人,這些人心理就平衡了。
你說,我每一分錢都是乾乾淨淨的。他說,那你一定是從父母那裡繼承的。
你說,我是自己創造的。他說,你一定是娶了一個富婆。
你說,我沒有。他說,那你一定智商特別高。
你說,我不是。他,會崩潰的。
智商和我一樣,不比我漂亮,錢不是從父母繼承,也不是被富婆包養,竟然還比我有錢,怎麼可以?
然後,他們會攻擊你。這樣,才能讓心理平衡。
所以,為什麼有的人想贏,有的人想贏得辯論?
因為有些人可能贏不了。那至少,贏得了辯論。贏得了些面子和話語權。
當有人罵你有錢,你可以回擊,可以和他槓,可以大戰三百回合,但是你也可以說:“祝你也早日有錢。”
當有人攻擊詆譭你,你也可以說他不努力,不勤奮,不聰明,活該如此。但是你也可以說:“如果這樣說你能開心,那祝你開心。”
你可以退一步,讓他贏得那場辯論。
然後呢?
你去贏。
最後的話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話,覺得很漂亮。但是感覺不能吃,也不能用,會說是“雞湯”。
但有些話,表面看上去真的很“雞湯”,不過只要勺子往下一點點,就能撈出很多“雞肉”。
至少前面那5句“雞湯”裡,背後有深刻的邏輯,和做事的方法論。
這些話被凝練成舍利子,濃縮成膠囊,穿越時間放到你的手上。
希望你能有能力稀釋還原背後的邏輯和方法論,也希望你能成為能贏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