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大多數人害怕獨身一人,獨身,意味著一個人走向終老,沒有人可以依靠,生活中沒有溫暖,將孤老終身。
相信每個漸老的人都在考慮這樣的問題,晚年註定是孤獨的,但相伴而生的,卻是一種無羈的自由,沒有社會壓力,沒有家庭的責任負擔,更沒有生存壓力。
63歲的陳阿姨說:其實,人退休後,是人生命中最為輕鬆自由的時候,也是人想做什麼便可以做什麼的時間,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年華。
01.63歲陳阿姨:
十年前我老伴病逝,當時他患的是高血壓,導致腦溢血,最後引發半身不遂,我在病塌前侍候整整三年,幸虧那時候女兒已上大學,我也不用再為女兒分心,一直侍候到他離世。
女兒讀研時去了國外,研究生畢業就留在國外,後來結婚成家。
其實當時我是不願意女兒留在國外生活的,我就只有這一個孩子,我希望她畢業後能回到我身邊,我們母女倆彼此照應,等她結婚有孩子後,我也能幫她帶帶孩子。可後來,女兒執意留在國外發展,作為母親,我阻擋不了,只好支援她事業的發展。
在國外生活後,她每年都會回家,在家中陪我二十多天,我有空時,也會去國外看她。就算平常見不了面,每天我都與女兒影片聊天。她每天工作是否忙,都在做什麼,生活中有哪些情緒變化,我都瞭如指掌。
而我每天生活狀態怎麼樣,有沒有生病,每天都在忙碌些什麼,女兒也很瞭解。這讓我們彼此多了一份安慰,儘管不在身邊,內心也感覺心安。
這期間,身邊曾有人勸我找個老伴,可我思來想去,還是拒絕了。我知道現在許多男士晚年找伴,為的就是找個人照顧自己生活。我為家庭忙碌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孩子大了,自己也能鬆口氣,何必再捲入一個新家庭中。
再說我為人單純,沒有多少心機,再婚後面臨的關係太複雜,我怕自己應付不來。雖說老年生活有些孤單,但自由對我的吸引力,遠遠大於再婚帶來的那絲溫情。
02.
老伴離世後,我對自己生活重新進行規劃,做了下面幾件事:
一是與兄妹們商量後,住在一棟樓中,彼此互相照應
一個人住著,最害怕就是生病,沒有人知道,身邊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我們兄妹三人,他們兩人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為了大家老了後彼此照應,我們在同一小區的一棟樓上買了三套房子,大家搬到一起居住,平常各自獨立生活,又能彼此關照。
我們經常約上出外散步,在不冷不熱的季節,跟著團出外遊玩,一路上也不孤單。平常誰家做好吃的,會叫上大家一起聚餐。
我們曾經歷過一段共同歲月,彼此瞭解,性格相投,口味相同,沒有人比我們更瞭解,更親近,我們能從彼此容顏中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這讓我們更加珍惜這份親情。
二是養了一條小狗,在付出中感受快樂
老伴過世不久,我就養了一條小狗,那是偶爾一次碰到的。它一直跟我在身後走,直到我走進小區單元,關上門後,小狗就貼在鐵門上,睜著一雙無辜的眼睛看著我。那一刻,我相信我們之間是有緣份的,我把狗放進家來,後來,也沒有見到有丟狗的人找來,它順理成章成為我家中一個成員。
我給狗洗澡,給它做美食,帶它散步,它非常依賴我,就像小時候女兒對我的依賴一樣,有它在身邊,我再也感受不到孤獨。
下雪時,我也會牽它出去,白茫茫的雪地上是我們兩個,一人,一狗,身後是長長的腳印,深深淺淺。那樣的感覺,是一直忙碌於生活的我從未體驗到的,那是一種幸福的感受。
三是開始寫文章,那是我年輕時的夢想。
我是一個不太合群的人,不太喜歡生活中熱鬧的地方,對跳廣場舞,參加老年大學這些事,全部沒有興趣。我有兩三好友,隔一段時間在一起聚聚。大部分時間我都在家中看書、寫文章,這樣的日子讓我感覺安逸平靜,也很幸福。
一個人要寫作,必須要有獨立空間,無人干擾,而我恰好具備這樣的條件。寫作,對我這種敏感又脆弱的人來說,更是宣洩情緒的好出口,人在寫作過程中,內心會感覺輕鬆許多。
自從老伴離世後,我一年時間寫一本書,這裡面,有我幾十年前走過的痕跡,有我對人生的看法,寫文,讓我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03
我很喜歡目前獨立自由的生活,我打算,若干年以後,當身體不能自理,我就選個條件好的養老院住進去,度過生活中的最後歲月。
不打擾女兒,不干擾身邊親人生活,就這樣靜靜離開人世,也是一種幸福。
在我寫作時,常想起年輕時的往事,當時我二十五六歲,在家中父母催婚下,透過媒人介紹認識了老公,不久便步入婚姻,後來又迎來女兒,後面的生活便不由自主地被推著向前走。
那時候,內心渴望著一個人生活,隨意瀟灑,想做什麼可以去做,想買心儀的衣服不會猶豫,對婚姻有一種天然的抗拒。
隨著婚後忙碌的生活,慢慢我習慣了瑣碎的生活,習慣了早起晚睡,習慣不再想那些不著邊際的問題,當這樣的生活變成日常,似乎再也回不到過去。
當我從單位退休,當老公生病離世,當女兒離開我身邊,忙碌的生活戛然而止,我重新回到年輕時的單身狀態。只不同的,隨著時光飛逝,自己也已步入晚年。現在的我不用上班,每月有固定退休金,生活比以前更自由,這不正是我年輕時渴望的生活狀態?
生活似乎在我面前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又重新回到起點。
為什麼很多人到晚年,不適應單身生活?究其原因,是人們太害怕改變。改變,意味著人們要重新調整以往生活,改變原來生活狀態, 改變幾十年形成的思維方式,重新構建新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對我們是陌生的,是我們內心所懼怕的。
其實人在晚年時,才會真正認識到,不管你曾經地位多麼顯赫,不管你有多少金錢,人最終的生活都將走向孤獨,你認識的人會一點點變少,最終剩下的,只有自己。
認清這個現實,及早做好準備,傾聽內心的聲音去生活,到晚年,在面對不斷失去時,才不會沉溺於痛苦,才會平靜而沒有遺憾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能珍惜所擁有的每一天,那是唯一能夠把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