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闆,曾說過一句話:借出去的錢,就要做好有收不回的心理準備。
的確,不知從何時起,借貸方反倒更理直氣壯,手頭有錢也但願自個先玩樂呵了。
我手頭一直沒有餘錢,倒也小借出去過兩次,但討要的過程真的讓人很不舒服。
會有抹不開情面的一層,但也更是一種對信任度的考驗,沒事少摻和此類事宜的好。
弟弟向:我發來了一本正經的資訊,是那種一讀就能猜到關乎於錢的事。
此前他也有過一次,作為學生一定要買臺超出消費層次的手機,我果斷的拒絕了。
這一次,他需要資助的是膝上型電腦,一來是面臨畢業設計,二來是方便之後工作需要。
我沒有過多的考慮,便利落的轉款了,基於動機的不同,待人待事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其實,每個人對待金錢的觀念不一,是會反映出很多個性差異的。
深知自己不是能承擔風險的人,所以很多時候有物質需求時,都會強制性的打壓下去。
而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經濟排程,既是對自己生活的理性規劃,也是對他人的一種負責。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種認知,至於在其他方式中享受到過不同反饋的,同樣予以接受。
另外,我從來都不覺得借錢是一種錯,因為有時真的能在關鍵時刻給到未來很大的幫助。
金錢是很世俗的存在,卻也的確能給到你極大的能動性選擇,這一點總是無可否認的。
尤其在投資建設方面,或許眼下不過是消耗品,但從長遠的角度看,倒的確是在一點點鋪路。
但不失信於人,這一點是該銘記於心的,人總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無度損耗他人的信任。
不管你是作為借方開了那次口,還是身為反方應了那次求,總也別辜負彼此的那份情誼。
金錢能讓你看清很多東西,但也並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關鍵的還在於對一個人的認可度。
End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