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總是把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的人,永遠不會幸福。

俗話說得好:養兒防老。養育子女是為了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喜歡孩子,一方面是希望在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吃口熱乎飯,能有人照顧,能安享晚年。但是,有些人辛苦了一輩子,到老了,連個家都沒有。

年輕的時候,為子女有好的生活條件,拼命工作、加班。人到中年的時候,為子女結婚嫁娶,榨乾了大半輩子的積蓄。等到晚年,為子女帶孩子。可等到自己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卻落得一個孤苦無依的下場。

為什麼付出那麼多,卻依然過得不舒坦呢?這個問題,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也只有這樣,才知道問題真正出現在哪裡。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是又“自私”又“貪財”。

想要晚年過得舒坦,就要學會“自私”

多數家長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小時候不教會孩子孝順,在孩子長大之後,卻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應該孝順。

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又“貪財”

孫子吃麵的時候,問奶奶,為什麼沒有把肉挑給他?奶奶解釋,在端來之前已經全挑給他了。孫子不信,大喊奶奶騙他。更過分的是,因為不相信奶奶,覺得她把肉藏到碗底,竟然將麵條全都攤到桌子上。

奶奶那麼無私,一心只為孫子,為什麼孫子會如此猜忌奶奶?是誰錯了?答案是奶奶,她自以為是的無私,讓孫子變得自私。

◆投射效應

1894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投射效應”。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自己是什麼樣子,就覺得別人是什麼樣子。用四個字來說,就是“以己度人”。例如,善良的人覺得所有人都是善良的,而心地邪惡的人,會覺得世界上沒一個好人。

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又“貪財”

之所以產生“投射效應”,是人的主觀意識在作祟。“投射效應”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是感情投射,即認為別人的好惡跟自己一樣。也就是說,把他人的個性特徵納入自己獨特的框架中,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理解。

上面這件事中,孫子之所以不相信奶奶,是因為他習慣佔有,並且不懂得分享。所以在他眼裡,周圍的人都和自己一樣,喜歡佔有。

晚年過得不舒坦的老人都跟上文中的奶奶一樣,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很是無私。但正是這種無私,讓孩子不懂得分享,讓他變得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長大之後的他們,仍然只會考慮自己,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愛、關心別人,也不懂得孝順父母。

因此,當父母的需要適當“自私”一點,不要只考慮孩子,也要考慮考慮自己。例如,有好吃的時候,別隻讓孩子吃,父母也得該吃就吃。或許跟孩子搶吃的,在有些人看來,不是一個父母該做的事情。但這也是在告訴孩子,父母也喜歡吃好吃的,也需要被照顧。

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又“貪財”

有句話說得好:愛人先愛己。這句話用在當父母的身上也很合適,只有父母愛自己了,子女才會愛你。若你自己都不愛自己,子女憑什麼會愛你?

想要晚年過得舒坦,就要學會“貪財”

之前聽同事說過這樣兩件事,老兩口家的房子拆遷,分了200多萬的拆遷款。錢一到老兩口手裡,還沒焐熱,就分給兩個孩子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年齡大了,要錢也沒什麼用。

可讓老兩口沒想到,拆遷款還沒到的時候,回家很勤的倆孩子,分到錢之後,都不願意回家了。這時,老兩口才想明白,這是自己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子女連家都不願意回了。

另一對老兩口,也是拆遷戶,但他們並沒有把錢分給子女,反而每個月向子女要生活費。可即使如此,子女也會每週去看他們,給他們買水果。生病住院的時候,子女一個比一個積極。

晚年生活舒坦的老人,多半“自私”又“貪財”

這兩件事就告訴我們,老人晚年想要過得舒坦,必須要學會“貪財”,要讓自己手裡有錢。如果早早的把錢給子女,子女反而不上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稀缺原則”,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說,人到晚年,千萬要學會“貪財”,不要早早的把所有的積蓄都給子女,自己留一手才行。自己手裡有錢,子女給不給自己養老,都無所謂。若手裡沒錢,子女還不願意給自己養老,那可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了。

網友們,你們如何看到晚年過得舒坦的老人,都是“自私”又“貪財”的?

11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文案集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