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說:人生在世,應該建立一番事業,如果不思進取,等到年老了還一事無成的時候,再後悔也晚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怎麼樣才算建立起一番事業?
無外乎兩件事: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全力照顧好家人。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後,所有的工作、社交和奮鬥,幾乎都是為了這兩件事。
但與此同時,大多數中年人都被工作和生活磨去了稜角,早已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那種衝勁和幹勁。那麼,人到中年,到底應該拿什麼和年輕人拼?
我們把一些國學經典和成功人士結合起來看,能“成功”的人,往往有以下三個表現。步入中年的人,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應當牢記這些國學智慧。
靠譜靠譜,是一個成熟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
這個特點,在中年人的身上比較常見,尤其是在那些已經成功的人身上,更是如此。
經常檢視招聘網站的朋友會發現:許多企業在招人的時候,都會把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
乍一看,中年人在年輕人面前,似乎已經失去了競爭力。但正如《鬼谷子》所言: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並且正、反可以互相轉化。
為人靠譜,便是這種轉化的驅動力。
所謂靠譜,就是“事事有迴應,件件有著落,凡事都有一個交代。”
在工作上,年輕人的確更有衝勁,但也正因為他們年輕,常常會衝動、浮躁,為人處世也不夠腳踏實地。
在很多公司,那些比較細緻的活兒,老闆都會交給年紀稍大一點的人來做。即使是交給了年輕人,也會盡量派一個“老手”在旁邊照看著。
因為只有靠譜的人,才能儘量保證工作中不出現誤差,就算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他們也能憑藉豐富的經驗而解決。最後,把成果呈現給老闆。
《荀子》中說:“事情再小,不去做就不會成功。”一個靠譜的人,會把很小的事情做到盡善盡美,讓老闆更安心。
內心平靜大多數中年人為什麼比年輕人更成熟、更穩重?就是因為中年人的內心更加平靜。
在生活中,不管我們想要做成一件什麼事,都需要專心致志,而大部分心浮氣躁的年輕人,恰恰就是缺乏這一點平靜。
很多年輕人進入社會的時間不長,還沒有見識過社會上的光怪陸離,這就使得他們做事情的時候容易分心,這是任何一家單位都不願意看到的現象。
但中年人因為有了一定的閱歷,對很多事情早已見怪不怪,更能沉下心來做自己的事情。
《韓非子》雲:“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
一個人在立志和做事這方面,最難的不是勝過別人,而在於勝過自己。
中年人的優勢,就是不再與他人比較,而是會與自己較勁——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優秀一些。
很多人總認為,人到中年,家庭就會成為中年人事業上的羈絆。
但反過來想,不正是因為中年人已經完成了“成家”這件大事,才可以靜下心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嗎?
謙卑溫和經常應酬或進行社交的朋友會發現:凡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的人,大多比較謙卑、溫和。反觀那些沒有什麼真本事的人,卻常常“半瓶水響叮噹”。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許多有閱歷的中年人都非常信奉老子的這句話,從中年人的這個信仰就可以看出:中年人更加懂得包容、忍讓,以及接受不同的觀點。
因為見過大風大浪,所以不會因溪流翻滾而慌張;因為把目光著眼於大局,所以不會因工作中的小摩擦而斤斤計較。
年輕氣盛是好事,但同時也代表著冒失、大意和急功近利。而中年人所特有的謙卑、溫和,會使人考慮事情更加全面、更有利於團隊的發展。
《菜根譚》說:“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謙卑溫和,是中年人在職場中取勝的一大法寶,也是成功所必需的條件。
結束語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每一個人生階段,要有那個階段應該有的樣子。人到中年以後,要學會沉澱下來,培養“靠譜、平靜以及謙卑溫和”這三個好習慣。
畢竟,“急功近利”出現在年輕人身上,我們還可以把它叫做“有衝勁”,但如果出現在中年人身上,就顯得有些幼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