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童年的影響 他愛與自愛 面對缺點的勇氣
本文約1500字,閱讀需要2分鐘。
不建議閱讀人群:PUA崇拜者 茶藝愛好者
4.原生家庭的感受人們在一段關係開始之前,可能被外表和當下所吸引,進而忽視對方潛意識中的東西。這裡所指,並不是簡單的道德亦或人品。而是基於個體的成長記憶裡,所帶來的從未設想的對待問題的態度。這段話可能比較拗口。
那我們來說點戲謔的東西。近些年大學畢業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聲音叫做“感謝舍友不殺之恩”。校園兇殺的頻發,正是跟幼年家庭的教育和生成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關於這裡的細節。請參考李玫瑾教授關於青少年犯罪問題的談話。她寫了一本書叫做《幽微的人性》,是一本零散的工作筆記,其中案例值得我們仔細體會。
回到我們的話題中,跟一段戀情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呢?愛之深,痛之切。有的人分手好聚好散,有的人分手歇斯底里,而有的分手可就是傷天害理的。這背後的問題,追根溯源都能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由於篇幅所限,關於原生家庭的話題,我們不在此深入分析。
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在你和對方確定關係之前。雖然瞭解對方家庭細節,顯然是“查戶口”式的沒有禮貌。但是,相互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和對父母的印象,卻是一個不錯的話題。如果對方在這個話題上,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敏感,那麼你需要多多關心,以作進一步瞭解。
這裡要注意,原生家庭只是一個非常客觀的因素。切不可因為原生家庭的幸或不幸來給你的意中人貼上任何片面的標籤。“人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我們需要重視的,是對方在客觀的原生家庭中學習到了什麼。有的人面對父母離異,學到追求幸福的勇氣,從此變得更加敢於面對問題;有的人面對離異,學到的是背叛和自利。這完全是個體看待問題的態度導致的問題,而對待問題的態度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
這也是我之前強調的:成長加速度——如果兩個人的進步速度趨於相近,他們會越來越容易與對方相處,反之越難。
5.愛與責任(對待兒童和寵物的看法)這個話題對剛開始戀愛的人來說,似乎無足輕重。但其實這問題的背後,有個很重要的觀念:即他愛與自愛。我們的物質文化才算的上剛剛起步,精神文化可以說還是需要長足發展的。且不說他愛,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自愛的人,其實並不多。我們或許分不清,自戀,自私,自愛,有何區別?
用王陽明的話來說:為善去惡,格物致知。即是自愛。自私很好理解,自戀也無非是一種狂妄的一廂情願。唯有自愛,是需要我們刻苦修行的一件事。它不是與生俱來的。相反的,社會和環境的作用,會不斷試探一個人的自愛。自愛是自我認知的昇華。這些話雖然聽起來很空洞。可是看看我下面舉的例子,你或許有點感觸。
如果你在一場比賽中,竭盡全力,最後雖然輸了,但是仍然獲得隊友的讚譽。而與此同時,你為自己盡力的行為感到充分的快樂。這,就是自愛。請捫心自問一下,生活中,這樣的人寥寥無幾。自我檢討一下,我在這方面仍然在不斷地刻意練習。因為我是一個逆風開始找背鍋,崩盤直接掛機的玩家。我至今很難在逆風中努力,更別提感到快樂了。情緒的控制,是一種高階的能力。我們越快掌握,越會受益良多。
而如果你能對素不相識的隊友有所認同。這就是他愛。
這在一段感情中有什麼用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也有一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和情感強大且豐富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很多。看看周圍,是不是身邊越會吵架的兩個人,越會脾氣差呢?道理如此淺顯,可惜聞者甚寡。
6.自我認識(缺點從何而來)前面提到自愛是自我認識的昇華。這一主題中,我們就紮紮實實來看看自己。認識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們今天既然只談戀愛,就說說戀愛中如何認識自己的缺點。至於那些“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玄學,就交給哲學家們參悟吧。
我們在戀愛中的缺點,因為“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緣故,被無限縮小了。幾乎不會有人主動詢問對方,你覺得我有什麼缺點?如此來看,估計敢正面硬剛回答此問題的男生,也有幾分“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
但是作為男生。還是應該吾日三省吾身。情侶之間的不和,多半不是新仇而是舊恨。面對缺點的勇氣,不僅僅會提升自己,同時還能有效的改善與伴侶之間的關係。在伴侶之中產生的缺點,往往不是一個人的原因。另一方的給予的壓力或者放縱,都是問題產生的溫床。伴侶之間看待缺點,往往無法像自我安慰那樣從容避開。
所以當你們之間學會彼此坦誠缺點時,一起改進時。恭喜你們,這是一個十分令人羨慕的進步!
7.事業與家庭的重心8.選擇對方的意義9.小家庭與原生家庭10.面對婚姻感謝你的贊和收藏,我們下期再見!
放鬆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