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說,在普通的關係裡面,“我對你好”大多可以換回“你對我好”,但在親密關係裡,如果我們對別人過好的話,會導致關係的疏遠。

那麼,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對一個人越好,對方卻越想逃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結合武老師的觀點來說說。

1.對一個人“太好”,自己會不被尊重

愛一個人,我們會不自覺地想付出,“對他好”,但是,一旦這個好過度了,就會變成一種討好,而討好的人,是不會被對方尊重的。

因為在討好的關係裡,自己是處於低位的,把對方放在高位,那麼對方自然會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就像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她和作家男友相處時,希望用自己付出的愛換取對方的愛,不僅捨棄臉面向弟弟要錢,還去應聘浴室女郎,總之就是一直在付出著,但這種討好的行為,對方根本不領情,不僅對松子爆粗口,還暴力相向,因為他們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對方當然不會尊重松子的。

可見,在親密關係中,討好對方,會讓自己不被尊重,也得不到對方的“好”。

2.好人在付出的時候,在給對方製造內疚

對一個人的好過度時,一方面會導致對方根本不在意,覺得那是“應該”的;另一方面還會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夠好,“我是個壞人”、“我欠你的”,而這樣的感覺讓人討厭,也會讓對方逃離。

就像電影《囧媽》中徐伊萬的媽媽,她聲稱自己只為兒子活著,而這種過度的付出,讓徐伊萬無法承受,覺得那是一種壓力,且還會認為一旦自己不聽從媽媽的安排,會有種內疚感,所以他才會問媽媽“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只為孩子活著的媽媽(包括爸爸,以及其他重要撫養者),並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用自己的“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內疚,但這樣的關係很難長久,因為孩子長大後,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後,自然想要和媽媽“分離”。

這裡,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邏輯,即過度付出者會認為“我對你這麼好,你應該給予我回報”,否則“你就是一個壞人”,併產生要遠離這個人的念頭。

可見,過度付出,是在營造一種不對等的關係,即控制和順從的關係,這樣的關係也是不健康的。

3.唯有真實,才能構建真正的親密關係

武老師認為,親密關係只能來自於一點,那就是真實。

那麼,為什麼唯有真實,才能構建真正的親密關係呢?

首先,真實裡,沒有過度的好。

前面說了,對一個人的好,一旦過度,就會出現問題,那麼這個度怎麼把握呢?

在我看來,這個度就是彼此舒服。

過度付出一方,即討好者,心裡自然是不舒服的,因為討好者內心是恐懼的,害怕對方離開,自己無法承受孤獨,所以才去討好對方。

接受者一方,內心也是不舒服的,他們在接受對方過度的好時,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且覺得虧欠對方,於是心裡會有種壓力。即使是那種沒有內疚感的人,他們在面對一個討好者時,心裡也是不高興的,因為他們不滿足。

如果雙方能夠真誠相待,彼此的好,就不會過度,而是一種適度的好,即雙方都舒服的好,裡面沒有強迫、沒有不情願,也沒有壓力。

其次,真實,就是敢於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真實地活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前面說的松子,她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因為她從小被父母忽視,沒人尊重過她的感受,所以她只能用討好的方式讓父母接受自己,愛自己。長大後,她沿用了這樣的生存法則,不敢說出真實想法,生怕說出來對方不喜歡,遠離自己。

但我們要知道,當一個人無法真實地活著,就會陷入虛假的自我中。

就像武老師說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關係的產物,只有拿出了真實的人,才可能與一個事物構建起深度關係。如果你一直是虛假的,那麼這份深度關係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再次,真實地活著,需要勇氣。

改變,對有些人來說,是不容易的,因為那需要勇氣。

就像松子,讓她一下改變是困難的,因為她缺少為自己活著的勇氣。

即使對於用過度的好來控制對方的人,改變也是艱難的,因為那意味著讓自己處於暫時失控的狀態。就像徐伊萬的媽媽,她決定不再只為兒子活著後,也是經歷了一段傷感期,因為兒子與自己的分離(心理上的分離)會讓她內心孤獨,之後才想著去圓自己的演唱夢。

總之,我們愛一個人,對一個好時,不要過度,既要尊重自己的內心,也要尊重對方的需求,不委屈自己,也不強迫對方。

愛是尊重和接納。

本文完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為錢離婚,這三件事重新談,還有挽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