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年輕時,父母親戚往往會督促早早成家立業,而正在享受自由生活的我們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多姿多彩,何曾聽得進去?甚至認為現代社會,一輩子不結婚,也可以成為新標杆。最近看到很多相關的話題,描繪單身的快樂誰人知,我也這麼認為,只是甘蔗沒有兩頭甜,中老年後或許會遇到的困難,也要早做準備,才能一直單身一直爽呀。

一個人會面臨什麼?

1.孤獨感像小蟲子噬咬臟腑

父母離去後,跟社會的連線越來越少,有時候,身處人群,卻如此孤獨。

“苦悶的夜晚我就會打電話,即使沒有人接聽,光聽到提示音,也讓我覺得好像和別人有了聯絡。”

“當一切都靜下來時,孤獨感都會油然而生。與你相處的,對話的,只有你自己。”

“希望有人跟我打招呼,說什麼都好,常常覺得自己不被社會需要。”

——《無緣社會》觀眾投稿

有時候,談及熟人社會無處不在的關係網路,我們會生出些許不適和厭惡,就像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王曼妮回到老家,街坊鄰居都是沾親帶故,從小看她長大,或一起長大的舊相識,相個親,跟人聊個天,都會成為別人口中的八卦。王曼妮不喜歡這種被關注的感覺,所以她毅然決然再次離開家鄉,回到大城市。

在大城市生活,大多數人都有明確的界限感,不願意插手別人家的閒事,不會盯著你問有沒有男/女朋友,什麼時候結婚。自然,也沒有那麼多人關心你過得怎麼樣,有沒有別的朋友。

恐怖片大師黑澤清深諳這種令人窒息的孤獨感,他在電影《迴路》中,講述了一個末世日本的故事。城市逐漸凋敝,人群紛紛失蹤,街頭空空蕩蕩,身邊人一個接一個的消失,卻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大隱隱於市“的世道,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和隱私外豎起壁壘,既不輕易邁出去,也不隨意進入別人的生活。

影片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隱喻,城市裡隨處可見那些被紅色膠帶封上的門,進去的人總會看見那些幽靈般的人形。即使能僥倖逃走,依然會陷入困惑,失去自我,逃不脫最後化為黑影的命運。孤獨之下,無人倖免。

很恐怖的電影,看完抑鬱了一天

這時候,想到家長裡短的喧囂,發現往往讓你覺得束縛的,不舒服的,某種程度上,也在保護你。

2.無法安心生活,也無法安心死去

73歲的大森忠利,像往常一樣盤著腿,看著電視,突然,死神帶走了他,他保持著這個姿勢向前傾倒。

臨死前,他也許試圖扭動身體爬向電話,也許想要大聲呼救,也許過往雲煙在他腦海中快速濾過。最終,他沒有等來救援,悄然死去。

一直到氣味難聞,他才被房東發現,那時候,遺體已經腐爛。

嚴格來說,大森忠利在生命的終點,是沒有名字的。在官方登載的訃告上,他被稱為籍貫,戶籍,姓名不詳男性,訃告刊載很長一段時間,也無人為他的身份提供線索,他就像是一個與世界毫不相干的人

大森君家鄉在秋田縣,33歲時家中破產,他把母親留在老家,自己來到東京工作。母親不久亡故了,大森在東京的供餐中心做幫廚,一做就是20年,期間沒有遲到,缺勤過,退休後,他又應聘一家勞務派遣公司工作,清洗大型機器上的油汙,總經理評價他,每天話不多,總是笑呵呵的。大森君為什麼要退休後繼續工作呢?

原來直到臨終前,他都在堅持給故鄉的寺廟寄父母的香燭供品費,希望去世後,能夠葬到父母身邊。可惜沒有一個親屬知道他的苦心,寺廟的主持也換了代。最後,由於無人認領遺體,他被埋在了東京都新宿的無名死者墓地。

如果不是NHK去尋找此人,老家裡就沒有人知道他已經死在東京了,也沒有人知道他小時候耳朵不好,有歪腦袋聽別人說話的毛病。如果沒有人記得你,你就像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一樣,甚至更慘,像電影《Coco》那樣,在往生世界也灰飛煙滅了。

大森忠利是日本紀錄片《無緣社會》中的真實事例,在日本,一年有32000多例這樣的無緣死者,他們沒有親人,沒有配偶,沒有子女,沒有工作(或已退休),和社會的緣分已然被切斷。國內也在經歷經濟高速發展,高齡,少子的類似程序,未來的困惑可以做一些參考。

3.怎樣享受自由,絢爛的人生

(1)發展一個終身愛好

愛好不是需要逼自己去做,一定要列在to do list醒目處,不叉掉要罰自己的事,而是不做反而不舒服,一做就來精氣神的事,可以是打遊戲,閱讀,看電影,攀巖種種。專注於這些愛好的時候,就沒有過多精力被孤獨感消耗了。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孤獨六講》

(2)提高職場技能,賺很多錢,並且學會理財

在老齡化社會中,租賃親人行業的出現,代表的是人們對於情感連線的重新理解和定義。

—— 《紐約客》

《紐約客》的文章中提到了一個例子,有一個日本男性叫西田,西田的妻子去世了,他和女兒的關係又出現了問題,他於是找到租賃親人服務公司,想要租個妻子和女兒,再感受一下家庭的溫暖。

租賃親人的一般活動就是見面聚餐,像一家人一樣吃飯。但這個業務的核心,是幫助像西田這樣的男人解決生活和情感的問題,比如他租來的女兒會幫他分析,為什麼他的親女兒會和他鬧翻,怎麼和年輕人交流才能更順暢。在這個租來的女兒的幫助和鼓勵下,西田和親女兒修復了關係。

深層次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是滿足物質舒適後,我們心之嚮往的,當然這一切都需要經濟支撐。

(3)做一個可愛的人

我們或許並不喜歡所有的親戚和同事,只是在一個圈子裡,有時不得不打照面,一旦圈子錯開了,可能就一點不想見了,因此,儘量不要做別人眼裡不得不見的人吧。

我們年輕時跟朋友親密無間,大家都可以做到隨叫隨到,其他人有了家庭後,越來越忙,也更願意把時間大大傾向家人。此時,如果還指望別人跟自己一樣自由自在,像從前一樣週末時不時出來搓一頓,那大機率要失望了。不要給朋友壓力,體諒他們的忙和距離感,難得出來聚,讓他們感到跟你一起的時光是快樂的。

紀錄片《無緣社會》中,吉澤每天有嚴重的無助感,他主動在街道上打掃衛生,希望路過的人能跟他搭訕,說什麼都行,可是久久沒有人停下腳步。這時候,放學的孩子們跟他打了招呼,平淡無奇的一句,“下午好”,點亮了吉澤心底的光。

為了逗孩子們高興,吉澤將獨角仙的幼蟲送到幼兒園。很感人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給他用心地寫了感謝信,在信上畫了稚嫩的圖片,吉澤看完信低下頭說道,“讀完這些信,感覺自己並不僅僅是一個人。“

助人有時就是救已,對於吉澤這樣內心枯竭,想向外界求助的人,主動邁出一步,做一個可愛的人,最終也得到了愛的滋養。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相戀10個月後,我發現自己是個小三:愛和依賴到底怎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