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的一個朋友收到一封喜帖,來自他的前女友
請柬上有新娘娟秀的字跡:"我等不起了。"
難以想象平時穩重幹練的他會坐在馬路邊嚎啕大哭,全然不顧路人驚詫的目光
他們相戀5年,從青澀到成熟,彼此相伴走過
他對我說:"如果我知道她其實一直在等我,我一定不會放棄的。"
我只能嘆息。
幹這行這麼多年,我見過太多的錯過和遺憾。其實真正令人惋惜的不是無法挽回,而是本來能挽回卻沒有去做。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分享一下自己的所學,從分手原因、心態調整、挽回技巧、挽回雷區、以及長期兩性關係等方面進行解析。如果能幫助你解決問題,成功挽回,那也算是我不負所學。
分手原因分手的原因看似多種多樣,但其實都是表象,實質是什麼呢——是供需關係的破裂
你們當初之所以在一起,無非是因為你們互相能滿足對方的需求,無論是外表,心理,生理,經濟,總歸是確定對方能給你帶來滿足,你們才會在一起。
如果供需關係能持續得到滿足,那這段愛情就是有保障的,就是牢固的。
而如果其中一方發現無法從對方身上得到自己所需的,就算因為沉沒成本而不捨,恐怕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
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你,在沒能恢復給對方的供給之前強行挽回,就好像你開公司,不給員工發工資,還要求員工勤勤懇懇996,很明顯是不現實的。就算暫時挽回,也不會長久。
而人在不同階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你6歲的時候更想要的是玩具,16歲的時候更想要一臺膝上型電腦,26更想要的則是一輛車。所以你還需要察覺對方的新需求,不斷調整自己的供給。
有的人會說了:老師,好麻煩啊
當然了,你是在與人談戀愛,而人,本就是複雜的
心態調整經常有諮詢者被分手後,頻臨崩潰,苦苦哀求有之,威脅逼迫有之,心如死灰有之。然後去網上找一些攻略技巧,然後就跑來問我:老師,我挽回了啊。但是沒用啊,我們是不是沒希望了?
其實可以理解,你有一個心愛的寶物有一天突然消失了,你肯定是想立刻把它找回來。
但就像前文說的,戀愛關係不是一件物品,它是一種關係,一種供需關係。
更重要的是,它是雙向的。
分手是你的另一半深思熟慮作出決定,你措手不及倉促應戰,潰不成軍情有可原。但你不是穩定軍心仔細分析一下戰局,而是迫不及待的帶著殘兵敗將去送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
看看鏡子中的自己,你蓬頭垢面,你眼眶紅腫,你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你甚至還要在人前保持微笑。
你很累了,也很害怕。我知道。
但你要把挽回當成一場持久戰來打,不要急於求成,要儲存自己的實力。
去聽音樂,去聽相聲,去爬山跑步,去看搞笑電影段子,讓自己從突然失戀的焦躁情緒得到緩和,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是勝利的先決條件。
挽回雷區我先問你個問題。
還是之前開公司的例子,假如你是哪個辛辛苦苦工作卻領不到薪水的員工,你會因為老闆的苦苦哀求,威逼利誘,甚至是一哭二鬧三上吊而繼續回去打白工嗎?
傻子才去
這樣只會讓你覺得,無良公司又想騙我回去繼續壓榨我。
換算到感情中也是一樣。
你的另一半和你分手,是因為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你在沒搞清楚他的需求前就纏著複合,他的心理會是怎樣的呢?
"就算我們複合了,她還是會像以前一樣"
"她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麼"
你要知道,離開的時候他必然是失望的,這段感情必定是讓他傷心了的,你現在所做的是在要求他繼續保持傷心,繼續面對失望。他必然是拒絕的,甚至你的窮追猛打只會讓他更厭煩,直至把對你的最後一絲眷戀也消耗殆盡,那等待你的就是——拉黑。
或許你要說:老師,我說了我會改的。
空口無憑啊同學。
分手必然不是一個突然事件,一定是失望慢慢累積,達到一個臨界點,超出了對方的承受範圍,才會導致分手。
而至於分手當時所說的原因,那根本不重要,因為那不是真正的原因。
而真正的原因,他或多或少之前肯定向你提到過。但卻被忽略了。而被忽略的次數多了,就不會再提了,因為提了也沒用,然後堅持到堅持不下去,結果就是,分手。
總結起來,切忌沒有策略的死纏爛打,死纏爛打只能起到反效果。
挽回技巧首先要說的一條是:不要斷聯!不要斷聯!不要斷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衝動分手的話,盲目斷聯只會適得其反
你們有矛盾,要做的是分析,是解決,而不是擱置不管,就算擱置不管,問題也不會消失對不對?
很多教程說斷聯之後再次出現,守得雲開見月明。
那到底怎樣去挽回呢?
在挽回前,建議先做一個自我剖析
把這些都弄清楚,你再決定要不要複合,要不要實施行動。畢竟有時候錯過才是最好的安排,並不是所有感情都值得被挽回。
如果你考慮清楚要複合,那就可以一步步來,穩紮穩打。
破冰
這就是為你們恢復正常交流做一個開端,打破僵局
首先你要為自己找他安上一個合理的理由,進行合理化廢物測試
"我冷靜想了下,之前我確實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既然做出了這個決定,我能理解,也尊重你,但我們畢竟都不是小孩子了,就算分手,也沒必要鬧那麼僵,好聚好散,以後還是朋友嘛。"
這個時候如果對方還是拒絕溝通和交流,那就可以用遞減思維,略作打壓
"這麼大人了,就別那麼小心眼啦,我都放下了,你這樣不會是還放不下我吧?"
而當你打壓後,對方依然拒絕,甚至直接回復"我就是小心眼",那你該怎麼辦?
如果剛才的遞減思維是打一棒子,這時候就要用同位話術給一個甜棗
"跟你開個玩笑而已,我知道你可不是小心眼,好了你應該也累了,我們改天再說吧"
隨後終止話題,跳出對方的話題框架,3-5天后繼續使用遞減思維+同位話術,直到他與你恢復聯絡。
鋪墊舒適感
恢復聯絡後,一定要沉住氣,不要急吼吼的去暴露自己急迫想要複合的願望。因為目前階段,他還是對你存在牴觸和防備心理的,所以你不需要太頻繁的去找他聊天。保持3-5天一次的頻率,這樣即能保留你的存在感,又不會讓他太過反感。
至於聊天的內容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他傳遞出一個什麼樣的情緒。因為當分手後,人的內心通常會處於一個封閉,缺乏安全感的狀態。你如果這時候向他傳輸一些正能量的情緒,會讓對方內心有種舒適感,從而一步步放下對你的防備
比如和他分享你的成就
"今天領導誇我成長了很多,我覺得這也有你一份功勞"
"今天走在路上一朵花吹到我肩膀上,很好看"
你可以嘗試發一些新形象的照片,比如你以前是休閒風,那就可以嘗試一下比較酷的的風格,以前是少女風,就可以走成熟路線。
還有心態的轉變,比如你過去常在他面前發洩負面情緒,或者愛作愛鬧。那你就可以發一些你積極生活的內容,例如健身,爬山,遠足,聚會等。
總而言之,要讓他看到的你像一個光芒萬丈的小太陽,讓他情不自禁的被你吸引,想要跟你交流
當你察覺對方不再對你那麼牴觸,不再抱有敵意,可以嘗試合理化的去邀約見面。
"我同事告訴我有家火鍋店挺好的,剛開業有活動,雙人套餐半價,你不是也愛吃火鍋麼,要不要一起去?"
(因為是雙人套餐半價,所以才想叫你去,而且還暗暗點出了,我是記得你的喜好的)
如果對方拒絕,那說明舒適感營造的還不到位,不要堅持,果斷放棄,繼續營造舒適感。
如果對方同意見面,就說明你的前期工作還是做的比較到位的。這個時候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一見到對方就方寸大亂,要維持住你之前樹立的形象。
首先在情緒上要適當的表達出開心,讓對方能感覺到你對與他見面這個事情是期待並歡喜的。
然後就是聊天的時候不要去探究對方現在的感情生活,不要做容易讓他起戒心的舉動。因為雖然他答應來見面,但卻是抱著一個試探的心態,保持氛圍的輕鬆很重要。
可以有一些小曖昧的身體接觸,如拉一下衣角,碰一下肩膀,甚至可以做出想要去挽手臂的舉動,但一定要收回來,還要輕鬆的說一句"抱歉哦,習慣了",這種小落差也能激起他的佔有慾。
見面的次數需要遵循不固定,不確定的原則,邀約的時間沒規律,讓他覺得你每次都是有事情才邀約,若果他主動邀約你,不要隨叫隨到,多采用類似"我明天有別的事情要忙,或者下個星期?"這種話術。要知道,若即若離總要比百依百順更吊人胃口。
重回曖昧階段
其實如果能見面幾次並且還處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下,就代表你們重新進入了曖昧期,這時可以把握機會試著主動出擊,但一定要給自己留下餘地,例如,酒後吐真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你可以在酒後跟他打電話
"這段時間我也反思了,也成長了,但我還是想要你在我身邊"
"難道你就甘心一輩子跟我做普通朋友嗎,哪怕眼睜睜看著我被別的人摟在懷裡?"
自我描述+扎心錨+給與對方適當刺激
而如果效果不理想也可以在第二天聯絡他
"不好意思啊,昨晚喝多了給你打了個電話,我沒說什麼不合適的話吧?希望不會影響到我們的關係"
這樣有進有退,穩紮穩打,才是上上之策。
其實一段感情被挽回之後,真正的難點才剛剛開始
怎麼樣才能不重蹈覆轍呢?
那又迴歸到本文開頭的那個定論:把握好供需關係
只有當你們雙方互相明白對方想要的是什麼,並實時的給予到,才是一段感情長久發展立足之本。
惟願你們,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你想知道你的前任對你是什麼印象嗎?一分鐘測試,讓你知道TA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跳轉到第2題
很少為了小事爭吵 ——跳轉到第2題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跳轉到第3題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並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跳轉到第3題
不是 ——跳轉到第4題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跳轉到第5題
不怎麼說 ——跳轉到第4題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鉅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跳轉到第6題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跳轉到第5題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跳轉到第5題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跳轉到第7題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跳轉到第6題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跳轉到第7題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絡過你?
是— D
否 —C
你最後的答案是什麼呢?是A、B、還是C或D呢?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諮詢師,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