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從退縮到成長:發展你自己》一書的共讀。
01.溝通模式:溝而不通為什麼?關於情商的理論有許多,但凡提到情商,便一定提到溝通。
所謂的情商高,便是會說話,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一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會說話並不是善迎合,會妥協,而是能夠藉由積極溝通,達成長期合作關係。
那麼,什麼樣的溝通才是積極溝通呢?
在給它下定義以前,我們先看來四種常見,但錯誤的溝通模式,分別是討好、指責、超理智,與打岔。
第一種,討好型。
討好型雖然會以一種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現,但是常常伴隨著自我犧牲。
於是,他們往往會在內心無法被滿足時,不自覺地向對方索取,比如透過「生病」來讓對方自責、內疚、擔心、不舒服。
因此,你若是「討好型」,首先要做的便是改掉自己下意識說「好」的習慣,只答應那些自己心甘情願去做的事;然後是在有需要時,主動告知對方你的需要,並視對方的迴應,篩選值得你深交的人。
第二種,指責型。
指責型是一種與討好型截然相反的姿態。
他們往往會為了保護自己,不斷地打擾、指責他人以及環境,喜歡說「都是你的錯」「若是不是因為你,我balabala」「你從來沒有做對一件事」。
然而,他們內心又是脆弱、孤獨的,進而很害怕失去對周圍人與環境的控制,所以必須要以逞強的方式表達出來。
習慣了指責的朋友,可以堅持做一個練習,說話時多用「我」少用「你」開頭,然後,聽聽看都有哪些不同。
第三種,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常常會給人以一種冷漠、刻板、不近人情的感覺,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對與錯的標準,很難接受標準以外的東西。
習慣了超理智方式的朋友,需要練習多關注自己與別人的感受,學會用心,用感覺,而不是頭腦去做判斷。
第四種,打岔型。
和打岔型溝通時,你常常會發現,他們似乎一刻也停不下來,總是會不斷地變換話題,希望在同一時間做無數的事情。
比如,你在問起Ta的工作如何時,可能會得到「我最近去XX旅遊了,我覺得那個地方還不錯,尤其是XX和XX,我認為你會喜歡的」等回覆。
因為習慣了活在別處,習慣了逃避,改變對打岔型來說,往往會頗具挑戰。冥想、靜觀等關注當下的方法,或許能帶來一定的改善。
02.表裡一致性:3步教你有話直說,告別隱忍與指責瞭解了四種錯誤的溝通模式後,我們再來看看正確的、有效的溝通模式,表裡一致型溝通。
你或許有過這樣的體驗:
事實上,這種溝通模式,正是上文裡說的「討好型」。擔心自己會給別人添麻煩,便索性把真實的自己給藏了起來。
與之相反的則是「表裡一致」,就是有什麼,說什麼。。
它則是一種高自尊的應對方式。它讓我們選擇成為真實的自己,選擇與他人建立起最直接的聯絡。
這時的我們,因為既有接納別人的情緒,又照顧到了自己的感受,因而能夠在所有情境中都表現得禮貌得體。
那麼,如何在溝通時,做到表裡如一呢?這裡一共有三步。
第一步,是接納自己的感覺。
溝通時,很多人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會刻意去迴避或者壓抑自己的感受。
比如,公開聚會上,有人跟你開了一個玩笑,你覺得被冒犯了,想要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但又顧慮其他人的感覺,結果只能一笑帶過,勸自己說,「沒關係,Ta不是故意」。
這時,你的理性雖然說服了自己,心裡卻還是有一個結,下一次見到這個人時,你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自然就很難做到表裡一致了。
反之,你若是能接納自己的感受,直言了當地告訴對方,「我不喜歡你的玩笑,你再這麼說,我要生氣了」便能夠很好地將一次隱性衝突消於無形了。
第二步,是深入自我。
就是進一步瞭解對方這句無心的玩笑會讓你難受的原因,這可能與你過往的一段經歷有關,或者與你腦海裡某個根深蒂固的理念有關。
第三步,是找回生命的力量。
隨著多次練習,你會比以往愈發地瞭解你自己,德行也會更加地厚重,即使對方真的不懷好意,能夠泰然處之,不被對方的一言一行所影響了。
表裡一致,是人生能夠獲得大自在的必由之路。
以上,便是全書的內容。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