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前段時間刷到一條熱門微博,大意是說:

“比起一堆人聚在一起玩,我更喜歡十天半個月不出門,拉著簾子窩在房間裡看電影寫東西。但是比起沒人居住的世外桃源,我又更喜歡住在人來車往的市中心。總的來說,我是一個喜歡在車水馬龍的地方,尋求獨處的人。”

喜歡在熱鬧的地方獨處,這段話跟社恐鼻祖陶淵明的詩一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這一秒,我可以融進人群的喧囂之中,下一秒我亦可以從中抽離出來,迴歸到自己內心世界深處。

既熱鬧又清冷,孤而不獨的狀態,是最難得的。

人活在社會結構裡,我們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熱鬧是常態,獨處反倒顯得彌足珍貴。

而人又是一定需要獨處的,即使沒有十天半個月那樣奢侈的機會,也一定要在繁忙生活的空隙裡尋找獨處的時光。

因為每當你獨處時,都會收穫不同尋常的人生體驗。

清醒地與自己對話

大城市裡人們忙忙碌碌,考研、996、內卷、打工人、買房上車…我們每天為前途生計奔波,連上個廁所都要爭分奪秒。

當個人生活被壓榨的所剩無幾時,人就好像被一股潮水的力量推著向前走,日日月月,歲歲年年,一刻也不敢停歇。

時光飛逝,稀裡糊塗,有時候你根本來不及停下來思考,當下的一切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別人都在這麼做,我只是跟著大家的步伐不想掉隊。還是其實我有一點自己的想法,我想去看另一邊的風景。

唯有獨處時,才能讓時間“慢”下來,給自己一個喘息的視窗。我們才得以與內心的自己對話,原本不清不楚的問題,才會在心裡漸漸明晰。

我特別不喜歡那種渾渾噩噩的感覺,好像馬不停蹄地一直在趕路,到頭來卻什麼都沒有抓住。你總要找機會停下來跟自己聊聊天,當下感到混亂的思緒,慢慢在腦海裡把它捋順了,感覺對了再向前走。

獨處,清醒地與自己對話,讓一個人瞭解Ta是誰,Ta的過去,Ta的當下,以及Ta想要走向怎樣的未來。

擁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起那些無效社交,獨處時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收益更大。

無論是閱讀,還是看電影,寫東西,畫畫,攝影,做飯,健身……獨處能讓一個人保持專注,沉下心去認真做某件事。

直到半年後我才看到她更新狀態,說自己終於可以“出關”了。這段時間她寫了部十幾萬字的武俠小說。她說不管之後能不能出版,寫完就開心了,終於達成了自己多年的目標心願。

人生有很多事情都不是短期投入就能有回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恆,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穫。而一個人的時光裡沉澱下的東西,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它長在你的血與肉裡,慢慢形成你獨一無二的氣質。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也會因此結識到更好的朋友。

這樣的時光所帶來的積澱,對人生都影響深遠。

用“局外人”的眼睛看周圍

油管上有一類影片我特別喜歡,世界各地的拍攝者拿著相機在自己的城市裡漫步。每段影片時長從30分鐘到50分鐘不等,紐約、東京、上海、巴黎、曼谷……沒有任何對話與旁白,只是簡單地記錄著街頭影像。

看影片時,你會產生一種很奇妙的感覺,熟悉又陌生,好像你既生活在此處,生活在這個熱絡的世界裡,同時你又可以抽離出來,像一個“局外人”觀察這個世界的一切。

身處在群體的淤泥之中,有時看到的東西難免渾濁不堪。而當你學會一個人從中抽離出時,獨處所帶來的獨立思考空間,便能讓你不再因別人的焦慮謾罵,而牽動自己的情緒。不會被外界輕易擾亂自己的心絃。

內心澄淨的去生活,才能更好的投入當下。

說了一個人獨處的好,就一定會有人問,獨處久了,人不會感到孤獨嗎?

城市裡,人和人之間,本就像一座座孤島,無論獨身一人,亦或人潮環繞,我們彼此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人生向前走,始終會有孤獨感若隱若現,伴隨你我左右。

但孤獨並不可怕,當孤獨成為土壤,會讓我們孕育出更好的時光。

再講一個故事吧。

你知道嗎?在遙遠的非洲,有一座曾經與世隔絕的孤島,在1.5億年前從遠古大陸分離,億萬年來孤立於印度洋中,它便是馬達加斯加島。

因為是孤島,它儲存了古老而完整的生態系統,島上80%的物種皆為世界獨有。被時間遺忘,萬物便在與世隔絕中蓬勃生長,吸收著億萬年孤島的土壤,形成了它自己獨有的氣息。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溫婉賢淑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