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還記得我爸的身份證顯示,他是1944年的;而爺爺和奶奶是同年,他們17歲結婚,於18歲的時候,生下了我爸這個大兒子。

由此可知,我爺爺和奶奶應該是1926年出生的。

爺爺一生一共有八個子女,我爸和二叔這倆大的,一結婚就被分家出去了,住進了倆兄弟和爺奶共同集資做好的近三百平方的房子裡。

爺爺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是活得很有規劃的。他到了六十多歲後,手上的包括四叔、六叔的田地,都轉給別人耕作了,至於他和八叔的那一份,就留著,有些種田,而在家門口的那幾片大的良田,就全種上了各種果樹。

一是可以賣了換錢;二是有客人來,或是在外面生活、讀書的子孫回來,可以拿出來送人、待客。

你可以看到他揹著鋤頭去鋤草;你可以看到他揹著一把修剪下來的果樹枝回家去;你也可以看到他走累了,就在路上坐一坐,拿出捲菸來吸一吸,然後噴出一圈圈裊裊上升的煙霧;你也可以看到他在曬穀場上,曬一簸箕又一簸箕的酒餅。

那時,除了我爸這個大兒子帶著老婆孩子住在鄉下外,其他那七個子女,或是嫁在外地,或是像蒲公英似的,飄落在五湖四海,生根發芽。

在八叔結婚生子前,爺爺奶奶常年就只有我一個孫女是生活在他們身邊的。記憶裡,他們對我格外親切,但凡有糖,都會留著,待見到我時,就會樂呵呵地從兜裡掏出來,看著我吃。

再後來,在97年的年底,那天,我爸帶著我和我媽,在家裡搞大掃除,好迎接新嫂子的進門。我爸那天掃房梁,摔了下來,住了18天院,回到家後,不但積蓄沒了,反而還欠了外債。

爺爺來到我們家,坐在門檻處抽水煙,跟我爸說,“只要人還在,錢沒了就還能賺回來!”

那年,我爸53歲了;爺爺奶奶71歲了,但勝在身子骨硬朗;大哥也把嫂子娶進門來了;而我才讀六年級;52歲的媽媽有風溼、類風溼的疾病。

家裡的事情,很快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大哥帶著老婆孩子去城裡上班,工資用來還債以及買藥供著我爸我媽;養雞太費勁了,就養幾隻雞生蛋,再養幾頭豬,到時賣了換錢,供我讀書。

那時一養就是四五頭豬,我爸要靜養,幹不了重活;我媽也是,挑挑擔擔的活,也幹不來什麼。於是,為了更好的養豬賺錢,維持生活,我們家的屋前屋後,都種滿了番薯葉,我爸每天就拉著一條水管子澆灌,把番薯葉養得蔥蔥綠綠的;我媽就收割薯葉,剁下來餵豬;爺爺每天則踩著點,早中晚上我家來擔潲水到豬舍,讓我爸媽就幹一個舀潲水餵豬的活。

米糠也是餵養豬的好東西,碾米就成了很平常的事。很自然地,擔稻穀去碾米就落在了我的頭上。水電站有五六公里呢,一來一回就是大半天,我一個半大的女孩子,每次擔稻穀又能擔多少。

於是,七十高齡的爺爺,推出他的兩輪小木車,每次都讓我裝滿一麻袋的稻穀,他在前面拉車,我在後面推,爺孫一起去碾米。這樣子,可比我一個人擔谷去碾強多了。

爺爺拉車拉累了,就停下來喝水、抽菸絲。他會跟我說他年輕時做生產隊隊長時的故事。他說,要做才有得吃,但讀到書了,就更有前途了,就不用像爺爺一樣,一輩子只能做個農民;最重要的是,讀好書了,有個好工作,老了哪怕不做事,都會有退休金。

爺爺的鼻孔飄出來一圈圈的煙霧,他一點一點地給我描繪未來有多美好。也許是因為有爺爺在陪著,哪怕生活再辛苦,我也甘之如飴了。

別看我哥有工作,但工資拿來還債,以及養老婆孩子,到媽手上的錢,還真沒有多少,除非是買藥,要不然,錢用得緊巴巴的,我媽還真捨不得買肉吃。

爺爺奶奶看在眼裡,每次村裡有人拉豬肉來賣的時候,爺爺奶奶就會下意識地買大買多一點肉,爺爺上來幫我們擔潲水餵豬時再順便割一半肉拿上來,給我們家加餐。

村裡就有人跟爺爺開玩笑了,“二伯(爺爺在族譜上排第二),一哥(我爸是長子,也是他們輩最大的)一家子都是靠你養呢!您老有這樣的精氣神,還不如自己養豬,賣了錢再直接給他們,還不用辛苦你兩頭走來走去。”

爺爺吐一口煙,他說,“養豬要花費很多精力的。我就是有空了就上去看看,需要的時候就搭個手!主要還是他們一家都在做。”

不管爺爺奶奶如何幫助我爸,幫助我們家,爺爺不說,更不炫耀,輕輕吐一口煙霧 ,輕描淡寫而過。

也許正是因為老來還有爺爺奶奶養著寵著,哪怕我爸後來又做了一次大手術,他還是很好地在後來又多活了十多年。

我在爺爺身上學到了很多,最大的收穫就是:

1,自己的子女、兒媳,自己要愛護、維護,哪怕自己付出了很多,也堅決肯定孩子的努力!不管自己的兒子、兒媳婦是50多歲還是60多歲。2,付出要適當。但凡我爸媽能做的,他就放手讓他們做;我爸媽做不到的,他才會想辦法去幫忙。他可以幫助兒子、兒媳,但堅決不養懶蟲、米蟲。3,尊重子女,愛護子孫。我和二叔家的堂姐一樣,都是抱養的。親生的也好,抱養的也罷,都是自己的子孫,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感受到了來自己爺爺奶奶的疼愛。4,人,活著就要有希望。我們要善於畫餅。這餅,是給自己看的,也是給大家看的。今天的汗水,是為了明天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以前,只單純地覺得爺爺很偉大,都七十多的高齡了,居然還有力氣去操心老兒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看到感情號的號主甘北說的這麼一段話:

因為父母之愛,從來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尤其是我們的上一輩,他們一生最擅長的,就是扮演那個為孩子兜底的角色。

孩子要考學,就為她們籌學費;孩子要嫁人,就為她們籌嫁妝;孩子要工作,就為她們找門路……用血、用肉、用命去為孩子託底,不看孩子們混出點人樣,都睡不上踏實覺。

眼看著自己的大兒子從年富力強、尚可溫飽,跌至家徒四壁、病體纏綿的窘境,爺爺也許就是這麼本能地想用血肉之軀,給處於弱勢的大兒子一家,一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吧!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高調尋子,找到又不相認?背後有什麼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