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劇裡有這樣一句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由此無不看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心,其實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面對愛情人們要學會適可而止,找到那個對眼的便必須要放棄其他的人,生活也如此,要懂得適可而止,擁有了一些就勢必要放棄一些,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
現實中的我們不應該懷有太多的貪婪之心,再多的水,其實只要喝一瓢就能夠解渴了,喝太多反而會撐得慌,又何必非要強求呢?面對種種的誘惑,應當以一顆適可而止的心去面對,不是安於現狀也不是故步自封,只是理性的去面對人生。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是一種取捨的智慧,更是做人的準則。因為適可而止,我們將得到更多,這就好比,古代的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家寺廟,師傅讓兩個和尚去提著桶挑水,但是給他們的桶每一箇中間都有一個豁口,第一個和尚,為了能夠減少挑水的次數,每次都把水裝得滿滿的往寺廟裡跑,以為這樣能夠減少漏水的數量,殊不知在奔跑的時候浪費了更多的水;另一個和尚則每次都把水倒到豁口附近,然後保持平穩的速度回到寺廟,結果每次都要比第一個和尚挑得快。第一個和尚不明白為什麼,便去問師傅:“怎麼我裝得滿,跑得也快,卻不如他裝得少走得慢呢?”
師傅笑了笑說:“世事皆如此,只是你太過急功近利,卻忘記了要做到‘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的確,只有我們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才能更接近幸福;反之,如果太過急功近利,那麼便只剩下對生活的抱怨。
一個小乞丐來到了一個鎮子,他非常可憐,鎮子上的一個寺院收留了他,他便開始潛心跟著師傅修佛。但是沒多久,小乞丐發現,自己的衣服已經破得不能再破了,就對師傅說:“給我一件衣服吧。”師傅告訴他寺院裡沒有,他得去鎮子上去討,於是小乞丐到了鎮子上.人們覺得他很可憐,給了他一塊布。回到寺院裡,小乞丐覺得光有一塊布也不能穿,便對師傅說:“用這塊布給我做件衣服吧。”師傅依舊是那句話,於是,小乞丐就去了鎮子,一家好心人把布給他做成了衣服。回到寺院後,小乞丐突然想要學習,便問師傅要毛筆、宣紙……每一次師傅都是那句話,小乞丐就往返於寺廟與鎮子,攣回來的東西越來越多,從最初一週去一趟鎮子到現在幾乎每天都要去鎮子,他的房間裡堆滿了由鎮子討來的東西。
這天當他又要問師傅要東西的時候,師傅對他說:“回到你的房間,去看看,你已經有很多東西了。”
師傅跟著小乞丐來到他的房間,桌子上和地上已經堆滿了東西,師健對小乞丐說:“在你沒來之前,這裡的小和尚沒有衣服會用草芥擋身,沒有筆會用樹枝代替、沒有紙就寫在地上……而你總是有那麼多東西想要得到,當別人一次次給予你之後,你所想要的東西便越來越多,長久下去,恐怕你會把山下的鎮子搬上來!”
慾望是無止境的,小乞丐在得到了這樣東西又會想要得到另一樣,永遠都不會滿足,因為他總是會覺得自己沒有,不懂得去看看自己已經擁有的。
在當今社會中,競爭那麼激烈,誘惑無處不在,我們只有做到內心的滿足,才能不被貪慾驅使,不會被利慾捆綁,不會被慾望束縛……只有平和淡然地去面對這一切,時刻能想到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並日珍惜已經得到的東西,我們才能贏得人生的快樂與幸福。
一個人,無論他多麼的有錢、富貴,最後還是要塵歸塵土歸土,正如趙本山小品中所說的那樣,最後的容身之所不還是一個小盒子,頂多你能把你的盒子做得精緻一點,可意義是完全一樣的。人生在世,我們要學會適可而止,不要過分奢求,要懂得取捨,看淡得不到,珍惜已經有的,如此才能做到“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