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趙自力

父母都60多歲了,一直住在鄉下老家。

一天,母親打電話來說,叫我們有空回家,順便帶幾隻籃子走。

“要籃子幹什麼啊”我不明就裡。

“給你們用啊,可以買菜,可以裝東西,方便得很呢,關鍵是特別環保。”母親高興地說。

“塑膠袋子多的是,一個籃子誰稀罕”我在心裡嘀咕著。

回家那天,父親騎著三輪車接我們,他樂呵呵的,精神很好。我一眼瞥見了車斗裡的籃子,大大小小的,有竹子做的、也有塑膠帶編的,很精緻。我提著小竹籃,彷彿回到兒時提著竹籃摘野菜、撿松果、挖紅薯。

“爸,你一下買這麼多竹籃幹嘛啊”我不解地問。

父親回頭一笑,“哈哈,忘了告訴你們,這些都是我自己編的,現在竹籃成了搶手貨,待會我還要送貨去呢。”印象中父親一直務農,沒什麼手藝,怎麼一下學起了篾匠手藝呢還是母親為我們解開了謎題。原來現在鄉村裡的人都注重環保,建設美麗鄉村,以前滿天飛的塑膠垃圾袋少見了,竹籃竹筐開始流行起來。由於篾匠少,竹籃竹筐供不應求,父親才萌生了學篾匠的念頭,瞞著我們學了好幾個月呢。

父親停好車,水都沒喝上一口,就埋頭編他的竹籃了。他手握篾刀,噼裡啪啦地把竹片剝開。均勻的篾片在父親寬大的手掌間扭來扭去,像跳街舞似的,不久一個竹籃的雛形就出來了。父親一邊編著,一邊哼著不成調的曲子,一臉很享受的樣子。

聽鄰居們說,父親的手藝不錯,遠近鄉鄰都願意買。父親除了編竹籃竹筐,還有竹墊、竹垃圾筐等。這些竹製手工品,走進了千家萬戶,像環保衛士一樣讓鄉村變得更美麗。

臨走時,我挑了幾件竹器帶回家,它們像工藝品一樣被我善待著。看著它們,我就想起了晚年做篾匠的父親。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女人,從來不問你這些問題,說明對你是“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