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本日曆,除了提醒時間和日期,還能幹什麼?

它能被當成信封,寫成一本厚厚的“家書”,寄到親人的身邊。

“毛毛,別老動氣發脾氣。”

“你腸胃不好,少吃辣。”

“你手受過傷,小心提重物。”

“太晚了,注意不要一個人出門。”

“你從小缺鈣,要多出去曬太陽,多出去走走。”

“你的腳一到冬天總是冰涼,睡覺記得蓋好被子。”

你大概怎麼也想不到,這是一個79歲的老父親,寫給55歲女兒的囑託和叮嚀。

看得出,這是一個幸福的女兒,即便年過半百,父親對她的稱呼,依舊是兒時的小名“毛毛”。

毛毛說:這本健康日曆,起初是自己的女兒買給外公,以防他聽信網上的虛假謠言。不曾想,父親以這樣的方式,回贈予她。

“爸爸這天80歲,希望你80歲的時候,爸也能陪你過生日”

原本只是一本普通的日曆,因為有了父親的手筆,瞬間變得彌足珍貴。

儘管女兒已是知命之年,卻依然被父親記掛於心,當孩子般呵護疼愛。

看完這段影片,不少網友淚目,也紛紛想起自己的父母。

世界上,最長情的人莫過於父母,他們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人,偏偏也是最愛你的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世界再大,不管多遠,總有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偷偷愛著你。

走過半生,才懂父母情長。

你看到的愛,只是冰山一角

前不久,一位八旬老人,為了給女兒買禮物,在江蘇泗陽的街頭走失。

老人坐在輪椅上,手裡攥著一雙鞋,嘴裡不停地念叨:“女兒生日,我去買鞋的,買鞋的地方就在附近。”

她佝僂著背,不斷地用手揉著眼睛,對著大馬路四處張望,希望有人接她回家。

可是人老了,記性越來越差,她想不起自己孩子的名字,也記不清家庭住址。

在民警的安撫下,老人終於想起兒子的名字,這才被接回了家。

這就是母親,即使忘了回家的路,心裡記掛的,也依然是孩子。

行至暮年,他們會忘記很多事,卻不會忘記愛我們。

曾在書上看過一句話:

“在孩子和母親之間,母親始終是一隻超載的輪船,任憑風吹浪打,歷經千辛萬苦也心甘情願。”

為了孩子,就算榨乾自己的最後一滴血,他們也會拼盡全力,為你遮風擋雨。

近日,江蘇有位七旬老人,為了照顧腦癱的兒子,39年寸步不離。

“只要我活一分鐘,就會照顧他一分鐘。”

39年來,他從沒對兒子發過一次脾氣,每天為他做飯,擦身,收拾大小便,日復一日。

兒子生了褥瘡,每隔一個多小時,他就會幫兒子翻次身。

聽醫生說多按摩可以緩解病情,他開始設鬧鐘,定時給兒子按摩。

那段時間,老人吃不好、睡不好,雙手也因長時間按摩疼痛難忍,有人勸他扔掉兒子,他不捨得,哽咽著說:

“兒子雖然身體殘疾,但也是我的‘寶貝’。就算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我也願意一直守護他。”

古語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父母卻愛我們如生命。

在這世界上,沒有誰會像他們一樣,在你纏綿病榻時,無條件地守護於你,真誠付出。

電影《無問西東》有段經典臺詞:

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會一直在下面給你託著。

生活中,父母,就是那個為我們兜底的人。

無論我們年歲幾何,一回頭,他們依然站在最初的地方。

你看到的無堅不摧,只是父母武裝的外殼

遼寧69歲的王阿姨,在生日那天,為自己買了盒蛋糕,獨自一人到飯店慶生。

菜上齊後,她開啟手機,給遠在昆明的兒子錄了一段影片。

剛開始,王阿姨還笑盈盈地給兒子介紹桌上豐盛的菜餚,可是,就喊了一聲兒子,阿姨的眼淚就簌簌地往下掉:

“兒子,希望下個生日,70歲,你能陪媽過。希望這是媽最後一次自己過生日,媽媽好想你。”

所謂父母,就是那個不斷對著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卻又不敢聲張的人。

為了兒女,他們不得不披上鎧甲,思念了,忍著,困苦了,扛著。

他們把自己修煉得刀槍不入,我們卻唯獨忘了,我們的父母,不是超人,而是想要兒女陪伴的孤獨的老人。

生活中,像王阿姨這樣的父母,比比皆是。

我的舅舅,常年定居國外,每逢春節,他都會回國探望外婆。

今年恰逢疫情,他被困國外回不來。

外婆太想念兒子了,就給舅舅打了電話,電話接通後,外婆一遍又一遍地詢問:

“聽得見嗎?”“回不回來看我?”“過年回來嗎?”

“媽,我明年回來看您。”

得到迴應後,外婆沉默了許久,然後低沉地“哦”了兩聲。

電話結束通話後,她一個人呆呆地坐在那裡,眼裡的光,逐漸黯淡了下去。

小時候,我們總問父母,你們去哪裡了?

長大後,父母總想知道,孩子你到底什麼時候回來?

生命,好像就是這一場等待的輪迴,時間走了,父母也就老了。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的父母面對執意出走的女兒,哽咽著問:“我們就是想一家人在一起,可以有個相互照顧,你非要走嗎?”

他們是知道答案的,所以即便自己忍住眼淚,也會放你高飛。

他們忍住思念,壓下期盼,不過是為了你的錦繡前程,而我們卻時常走得太遠,忘了回頭看看他們有沒有哭。

我們總是習以為常,卻不知道很多時候,來日並無方長。

你以為的來日方長,是父母用生命在倒計時

在《你好生活》節目中,撒貝南罕見煽情,追憶起已故的母親。

“你的兩個小孫子出生了。你當奶奶了。”

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這條喜訊註定無人回覆。

因為工作繁忙,撒貝南陪伴母親的時間少之又少,聊天次數更是寥寥無幾。

平日裡,他和母親說得最多的就是“再等等”。可是母親再也等不到了。

我們也經常對父母說,下次再陪你過節,改天再回來看你,以後再說。

可是,下次是哪一次,改天是哪天?以後是什麼時候?

知乎上有人說: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當你想要孝敬父母的時候,他們已經變成牆上的一幅畫。

世界上有種東西叫無常,很可能某天你回頭時,父母已經不在了。

歌手李榮浩,在21歲那年,父親罹患血癌。

為了不影響他工作,家人隱瞞了三個月。當他得知訊息趕到醫院時,父親已經被化療折磨到滿頭白髮,體無完膚。

當他推著父親去拍片,做檢查時,父親突然嘟囔了一句:“白打了,全部都白打了。”

他不懂父親的意思,直到看到父親嘴巴里幾百個的小白泡,才知道父親生病後,什麼都吃不下。

不知道這麼多個日夜,父母受了多少折磨。

在訪談節目中,李榮浩曾說,父親是他人生的第一個朋友。

從小痴迷音樂的他,在初二就輟學了。看到兒子如此執著,父親表面不同意,背地裡卻求了很多音樂老師,支援他追逐音樂的夢想。

臨走前,父親握著李榮浩的手說:“榮浩,過了今天,從此以後你這輩子,再也沒有事會讓你害怕了。”

父親的鼓勵,成了他人生前進的最大動力,父親的離去,也成了他永遠的遺憾。

就像他歌詞裡寫的:

歌頌這種平凡 一兩句唱不完

恩重如山 聽起來不自然

回頭去看

反而才虧欠的情感

人這一生,只欠父母。

有人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很多時候,我們兜一圈回來,卻發現所愛之人,已變成了牆上的一副照片。

當回家喊一聲爸媽,空蕩蕩的屋子無人迴應時,我們人生的來路,斷了。

網上曾流傳過一個親情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

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64天,短短兩個月,竟然就是我們所謂的“來日方長”。

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大,父母的世界越來越小,小的只剩下孩子。

年關將至,再遠再忙,記得常回家看看。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原生家庭、滿足型記憶,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擇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