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氛圍(熱暴力、冷暴力、溺愛等)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性格形成,這段時期帶來的記憶令人印象最深刻、對人生的影響最大。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讓人那麼依戀,總有一些痛苦的經歷讓人莫名地恐懼。於是,我們產生了這樣那樣地渴望。
我們渴望能找到完美的伴侶戀人,渴望不再遭受冷暴力,渴望不再被親人拋棄。這些渴望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僅沒有消失,而是在潛意識中生根、醞釀、發酵,變得越發的強烈,從內心深處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選擇。
也就是說,有些美好的感覺曾經很好地滿足過,或者長期得不到滿足,首因效應會讓人對這種感覺形成強烈渴望,這種渴望就是家庭情結。
在人的記憶中,家庭為我們提供了安全的呵護、無私的關懷、最好的照顧,讓我們人生中第一次找到了存在感(我有價值、我很重要、我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長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給了孩子足夠的愛,給孩子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我們稱這種記憶為滿足型記憶。滿足什麼呢?就是滿足了孩子的存在感——對自我的肯定。滿足型記憶主導的人,容易產生依附情結、戀父情結、戀母情結。
依附情結是什麼?:從小在家庭中被賦予過高的期望(例如,長子、獨子等),或得到了特殊的優待。這類人的人格不夠獨立,生活上強烈依賴於類家庭關係(戀愛關係、同居關係、家庭關係等),只有處於類家庭關係中,才會感到舒適和安全。這類人一旦進入戀愛關係,就像找到了人生歸宿,往往會忽視與朋友的相處,進入一種相對封閉狀態,淡化與外界的聯絡。
什麼是戀父情結?:就是渴望無條件呵護。一般而言,女生更容易產生戀父情結。因為在家庭關係中,父親對女孩子更包容、更寵溺;母親需要承擔起,教育女孩子的責任。
他們的特點是:公主病、大叔控、排斥年輕男性、愛妒忌、愛吃醋、希望被引領、被保護、喜歡提要求。
什麼是戀母情結呢?:就是渴望伴侶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一般而言,男生更容易產生戀母情結。因為在家庭關係中,母親對男孩子更包容、更寵溺;父親需要承擔起,教育男孩子的責任。
他們的特點是:媽寶男、姐弟戀、大男子主義、少爺病、使喚人。
那滿足型記憶的人,在戀愛中有哪些重要表現呢?兩條:
1、更容易因為感動而開始一段感情。滿足型記憶的人,懷念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寵溺、優越感、溫室效應。因此,他們更容易因為感動而戀愛。為什麼?因為感動能喚醒他們的依附情結、戀父情結、戀母情結,重新找回被父親無條件呵護,被母親無微不至照顧的感覺,重新找回存在感。
滿足型記憶的人,走出溫暖的家庭、走入現實的社會之後,如果長期得不到自我肯定,有的人在擇偶過程會採取一種特殊補償策略——對我好就行了,而忽視了對方是否有價值,自己是否愛對方。
2、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更容易向現實妥協。所以,他們在尋找擇偶物件的時候,不是那麼地執著於稀缺的真愛,很多時候他們更容易向現實妥協。
如果我們瞭解到,自己屬於滿足型家庭記憶的人,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愛情變得更好呢?
這就需要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沉溺於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寵溺、優越感、溫室效應,那會讓自己的愛情觀很狹隘,一旦碰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要拿出挑戰難度的勇氣,勇敢地去追尋真愛。不要輕易退而求其次,選擇觸手可得的戀愛關係,錯過很多心動的時刻。
也不要單純因為感動,就盲目地投入一段愛情。那是在向自己的審美妥協,向自己的內心渴望妥協,向自己的幸福妥協。對愛情過於妥協的人,要麼在不滿足中度日如年,要麼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突然爆發,讓人生一敗塗地。過度妥協的本質,是對不起自己,是在人為地壓抑自己,是對幸福的背叛。
我們說,愛情的本質,就是人透過兩性關係尋求自我肯定,獲得存在感,讓人生更圓滿。不論我們經歷過什麼,不論曾經在家庭中,得到的愛,是滿足還是不滿足,那些都已成為過去。只要我們勇敢的敞開心扉,正視自己的情結,就能把它變成愛情的動力,而不是愛情的包袱,這樣才能找到人生的幸福。
那,有的男生說,我的原生家庭記憶並不那麼美好,有一些缺失和遺憾。這屬於剝奪型家庭記憶。那麼,家庭記憶是剝奪型的人,在愛情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又該如何去做呢?我們下期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