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擁有一項超能力,你會想要什麼?
我想,能夠擁有讀心術,是一部分人的選擇。
這也是很多人會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
能夠知道別人心裡在想什麼,的確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機會,也能夠規避一些風險。
雖然,這可能也是會帶來困擾一種能力,比如發現一些自己不想知道的事ORZ
常常會看到一些內容,是從一個人的肢體動作或者微表情中,去解讀一個人的內心狀態。
這可能能夠幫助我們去發現一個人當下內心的一種狀態,但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去了解的是,是對方的性格、人品以及價值觀等相對穩定的品質。
那麼以下這3個要點,則會成為你需要掌握的關鍵。
與自己的關係一個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這是讀懂一個人,最先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TA是否自信,對於自己的認識是否客觀,自卑嗎?還是有自大的傾向?
這些都是透過觀察一個人的體態、語調、表情以及談話內容可以解讀出來的。
一個人與自己的關係,會決定TA思考的方式以及做事的方法。
對於自我的認知,影響著我們的自信心水平。
一個人對於自己是否有著客觀清醒的認知,也決定了TA是否在生活中能夠做出足夠理性的判斷與決策。
與他人的關係在個人主義越來越盛行的現在,很多人開啟了一種極端自我的認知模式。
認為自己需要關閉對他人感受的感知能力,專注在自己個人的生活和感受之上。
事實上,這是一種割裂的認知方式,並不能讓一個人真正的收穫幸福。
李銀河老師認為,個人主義並不是代表著自私,而是把自己作為認識世界的一箇中心點,從這個中心出發,我們也會與他人建立起深入而緊密的關係。
一個人是如何看待他人的,TA的視角里,是否總是帶著敵意或者攻擊性。
TA能夠細膩的察覺別人的感受嗎?TA的共情能力如何?TA是否能夠換位思考?
這決定了一個人與他人相處時的態度。
反社會人格特質的人,往往是極度自我中心的。
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感受,可是對於別人的感受,卻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
因此,他們也會常常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去洩憤。
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也是讀懂一個人,重要的一個面向。
與世界的關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也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
一個人與世界的關係,反映著TA的價值觀和人生信仰。
這些形而上的內容,往往也是一個人視野是否開闊,胸懷是否寬廣的重要內容。
對於這個世界的熱愛,決定了一個人能夠在生活裡擁有足夠的熱情。
一個無法與這個世界建立聯結的人,往往是一個死氣沉沉的人。
因為TA的生命缺乏價值,沒有歸屬感,也無法體會到生命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多面的,可能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細節去判斷一個人當下的狀態。
但要深入的瞭解一個人,從這3個面向去解讀,往往才能夠真正直指人心。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因為它是由一個一個有趣的人構成的。
瞭解別人的過程中,也是我們瞭解自己的一個視窗。
因為我們的情感總在不停的尋找著投射的物件,在別人的身上,我們也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像。
人生難免孤獨,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在一次一次建立關係的過程中,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瞭解,也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