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一些青年情侶之間存在非常規的不對等相處關係,讓我們都意識到了PUA。到底是使用了什麼 “ 魔法 ” ?能讓一個成年人變得如此脆弱,能讓一條鮮活的生命就如此香消玉殞。
PUA的定義:
PUA源於美國,全稱 “ Pick-up Artist ” ,原意是指 “ 搭訕藝術家 ” ,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過系統化學習、實踐並不斷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為,後來泛指很會吸引異性、讓異性著迷的人和其相關行為。主要涉及的環節有:搭訕、互動、建立並確定彼此關係直到發生親密接觸且發生兩性關係。
其實PUA是一種說話藝術、一種心理學。再通俗直接一點講就是:洗腦,將他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行否定、拆解,然後重塑成想要的 “ 模樣 ” 形成對受害者的一種折磨。
PUA
任何事情都是有正反兩面,而這不好的一面的發生就是被一些內心醜陋的人牽引所致。為的只是一些所謂的面子,一些個人的私慾。
雖說PUA定義原指男性,但是在當今,男性也是受害者。
案例:
一對男女是名義上的情侶關係,但是透過女的PUA,要求對方每天必須發666元的紅包,如果達不到標準,那就證明雙方之間不存在愛情,或者只是單方面存在愛情。
經過長時間的每天發大額紅包和語言上的單向否定,男生的經濟、精神已經達到 “ 疲點 ” ,最後 “ 不堪重負 ” 選擇自我解脫。
所以PUA在現實定義上沒有性別上的傾向,只有性格基礎上的傾向,包括是有強烈的控制慾、變態的佔有慾等等。
操控
今天文章重點要是:家庭環境中存在的 “ PUA ” 現象 。大家可能很詫異,家庭中怎麼會存在PUA?我是那麼愛我的孩子,那麼愛我的丈夫/妻子。
近年來,學生 “ 自我解脫 ” 的事件,回想一下是不是很多?
美滿家庭
一、新一代真的這麼脆弱嗎?事實恰恰相反,新一代是強有力的一代。社會氛圍、家庭條件等等因素促成他們懂得更多、膽子更大、接受能力也比以往年代的孩子更強,換句話說他們就是 “ 小大人 ” 。在這種大環境的前提下,說新一代心理脆弱?
每當事情發生後,總是有人感嘆:
現在的新一代,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像我們在這個年紀肯定不會做這種事情。
新生代
原因是什麼?
最早的80、90後,可以說童年是最開心、最輕鬆的。上完課寫寫少量的作業,然後吃飯,吃完看看動畫片,看完叫上鄰居的小夥伴亂耍一通。最難不過是在冬天的早晨起不來,再難不過期末成績不理想被罵幾句、揍一頓,之後依舊是一個快樂新年。
童年
現在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壓力會隨著父母的壓力變大而變大。一句 “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 讓孩子的壓力不亞於父母。
對,事情的發生。孩子的心理不成熟是一個原因,但是別忘記還有一個原因是來自父母的 “ 壓迫 ” 。成年人都有崩潰的時候,何況是一個心智不成熟且承受著壓力的孩子?壓力從來不是生理上的,是心理上的。
孩子的壓力
為什麼事情沒有發生在早期的80、90後身上?原因不是很明顯嗎!真的不是因為矯情、承受能力差、被家人寵出來的。
而且現實生活中,媽媽比爸爸給予孩子的壓力更大。因為女性對子女培養過程更注重、更嚴謹、更更喜歡掌控,而大多男性的真實內心是放養的想法。如果恰好女性性格強勢,那男性也不能 “ 幫助 ” 孩子分擔什麼,只能說有生活經歷的人都懂。
從現實發生案例可以看到,基本都是媽媽打了最後一個電話或者簡訊,或者是再一次的刺激到了孩子某條底線。(有興趣可以觀看相關新聞)
責罵
二、“ 都是為你好 ” 一句最噁心的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父母最大的心願。我也相信身為父母說出 “ 都是為你好 ” 的初衷都是好的。
但是,試問一下自己的內心,經過一段時間後是不是有點 “ 變質 ” ?在為孩子著想的同時,是不是摻雜了個人莫須有的慾望、面子?如果是,那請在你下一次準備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先聽從一下真實的內心,再考慮要不要說。
聽從內心
我們總是對比,自己的家的以及別人家的
出生的時候 —— 比誰先會走路、說話
再大些時候 —— 比誰長的高
讀書的時候 —— 比誰成績好
工作的時候 —— 比誰掙的多、買了房子沒
結婚的時候 —— 比媳婦/女婿條件
你老的時候 —— 比抱孫子沒有
跟我比、跟他比、跟誰都要比
等你沒了,你的孩子、孫子也開始你的迴圈,一直不停歇......
個人經驗提醒:當你的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的不想跟你溝通,你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青春期,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你太過霸道或者太專制。忽略了多次他想與你溝通的衝動或者說你不想聽他幼稚的想法表達,真的注意。
一個原生家庭給予的影響是深遠的,並不會因為你的結束而結束,好的是這樣壞的也是這樣,會一直傳承,直到有那麼一個人出來打破規則。但是誰?又在什麼時候?不得而知,所以從自身找問題是最快的方法。
迴圈
三、“ 堅持 ”從來不需要堅持!堅持的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且要堅持的從來就不會是喜歡的東西。
朗朗 —— 中國著名鋼琴演奏者
朗朗
大家可能都知曉,朗朗的父親為了他未來的音樂發展而放棄工作,帶著朗朗遠赴北京拜師學藝。這是他個人的決定嗎?
看似朗朗的成功是被逼迫學鋼琴開始的,然後並非如此,功成名就絕對不是偶然。朗朗從小就喜愛音樂、頗有天賦,身為父母發現了且充當了一個輔助者的角色。
你要明白,朗朗每天練習鋼琴的時間近8個小時,這不是堅持練習,而是選擇練習。對一件熱愛的事情從來沒有 “ 堅持 ” 這一說,只是單詞這麼表達, “ 選擇 ” 更適合。他也是決定參與者,一致認同。父親尊重他,併為他付出。而朗朗也為自己、為父親選擇鋼琴。
親子
就像 “ 吃素 ” 這件事情,有的人是因為信仰堅持吃素,而且有的人是喜歡而選擇吃素,不需要堅持。 “ 堅持 ” 只是在我們這邊旁觀者眼裡,認為很難但又一直在做的事情。
試想當時,朗朗父親做出自己認為更好行業的決定而忽略朗朗,比如經商、學醫等等,我們今天會認識朗朗嗎?他可能就是一個默默無名在寫字樓裡的 “ 打工人 ” 。
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看到了朗朗父親的強硬、執著、付出,而忽略了擁有夢想起點朗朗的選擇。認為是父親逼他學才學的。
夢想
這就很很好反應了當下父母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等等獨斷行為、片面認知。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 “ 堅持 ” 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認為各方面發展才好,德、智、體、美、勞全都要,你要明白朮業有專攻,雜家永遠比不上專家。
不是最好的就是適合的,是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耐心一點、放下身段,給孩子一點時間,給時間一點時間,你可能會發現新大陸。
獨斷專制只不過是讓孩子按你的劇本去演完這一生,請不要將你現存的焦慮和來不及實現的夢想都丟給孩子,這不公平。他也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他也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人。
想象力
家庭PUA,需要用一生來治癒跟孩子相處、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一段漫長的過程,期間週而復始的 “ 心理折磨 ” ,會導致孩子的自卑、不自信、甚至性格上有所缺陷。十分明顯的一點就是經受過 “ PUA ” 的孩子格外聽話,但缺乏創造力。
聽話是知道自己的反抗在你這邊改變不了什麼,創造力的缺乏並不是真正沒有創造力而是創造力在你這邊飽受打擊,長年累月自卑的形成。
自卑
不難發現,家庭 “ PUA ” 最初的都是由 “ 愛 ” 而產生的一些現象,但是本質上又是 “ 愛 ” ,所讓人很難去判斷自己是否在對孩子進行 “ PUA ” ,也回答了文頭為什麼家庭會存在 “ PUA " 的問題。
PUA的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摧毀 + 重塑
重塑
文章三個片段就大概敘述了家庭 “ PUA ” ,現在說一些特徵:
1、總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如: “ 你怎麼這麼笨?什麼都做不好 ”
2、無理由否定、忽略孩子的想法,如: “ 小孩子懂什麼?什麼都不懂 ”
3、武斷、專制不聽取任何不統一意見,如 : “ 你必須聽我的 ”
4、不進行實際行為後的解釋與溝通,如 : “ 你不需要明白!滾去學習 ”
5、以 “ 愛 ” 的名義來綁架,讓孩子產生負罪感、內疚感,如 : “ 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就這樣報答我? ”
6、總拿 “ 別人家的孩子 ” 為標準,如: “ 看看某某某,你怎麼就這麼差? ”
7、給孩子強加自己的想法與期望,如: “ 我要你不準再碰A,B才是對你最好的 ”
中國有句老話叫 :事不過三。一次、兩次可以當做玩笑,但是多次以及長期的重複就會讓人相信,不再認為是玩笑。
我總結出兩個字:尊重。
把他當成一個正常人那樣的尊重,當成與自己身份對等那樣的尊重,把他當成像朋友那樣的尊重。
你可以專制,但請給出合理的理由。你可以強加,但是請聽取他的意見。你可以期望,但是請尊重他的選擇。你們不一定必須要做同一件事,同一個想法,只要通往幸福的方向沒有偏差,又何妨?世上的人們沒有必要都活成同一個樣子。
適當引導,不要過分干預是我想對家長說的,曾幾何時,你也是那個孩子,去感同身受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