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的作者是羅伯特·戴博德,他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本書用動物主角演繹一個心理諮詢療程的標準模板,使得普通讀者也能瞭解深奧的心理學理論,明白心理諮詢是怎麼回事。在故事最後,經過與諮詢師蒼鷺的十次面談,在蛤蟆心中,一些變化終於悄無聲息地發生了……
蛤蟆痛哭流涕的懺悔,並不是發自內心
你身邊有沒有朋友非常擅長道歉?好比在戀愛中被對方挑出了毛病,然後就聲淚俱下,寫保證書,發誓再不會有類似的行為。轉頭,就又恢復了本性。這種不真誠的懺悔類似一種表演,目的是防止對方再攻擊他。不是發自內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和直接表現憤怒不同,有些人會用緩和的方式來釋放憤怒,讓別人幾乎察覺不到,這樣就不會讓任何人不安。比如,撒潑耍性子就是其中的一種。雖然幼稚,但是可以起到釋放的效果。除此之外,慪氣,也是比較弱的表達攻擊的方式。成年人還會使用拖延、厭煩和退縮來表達不滿,尤其是在輸掉了權力鬥爭之後。
有些被動攻擊的人因為不想讓別人看見他們憤怒的樣子,就會採用緩和的方式。比如,丈夫總是對妻子大呼小叫,妻子內心非常不滿,便總是“不小心”丟失掉貴重的東西來懲罰丈夫。還有些人即使成年,也會用小孩子的方式表達不滿。比如有些大人會一直拖延重要的專案不去做,來“默默”報復領導。
意識到自己之所以用這些方式,其實是源自沒辦法贏得權力鬥爭又不甘心的心態。從本質上來說,和一個輸家沒有分別。況且這些應對本身也不太高階,是兒童防禦機制的延續。(未完待續)
(感恩遇見,您的鼓勵對作者很重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