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
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都在毒氣室去世,只有他和妹妹倖存,更重要的是,他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還將自己的經驗和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幫助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成為美國具影響力的10本圖書之一。
而他之所以能夠活下來,主要原因在於他積極抵抗獄中的極度痛苦,用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的話說就是,他擁抱了痛苦,進而擁抱了痛苦背後的禮物。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如何應對痛苦。
1.痛苦,是自我的一部分雖然我們很難經歷弗蘭克爾那樣的極端痛苦,但痛苦一直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開篇說到的那樣,“人生苦難重重”,這說明了痛苦的必然性和徹底性。
而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這又告誡我們,學會應對痛苦是重要的。
武老師說,痛苦是自我的一部分,而且痛苦經常只是一個症狀,一個訊號,它在揭示背後更多的東西,所以我們得說,雖然我們不要主動地去製造各種各樣的痛苦,但與其痛苦不斷地在發生的時候,我們要勇敢一點,去擁抱自己的痛苦。
比如,有時身體的不適,讓我們痛苦,如果我們能夠讓痛苦流動起來,去感受身體痛苦帶給我們的資訊,很可能會明白,那是我們思維導致的痛苦。
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夠接納身體的痛苦時,思維上的對抗就會減輕,思維活動一旦減弱後,我們有機會進入潛意識,進而更加了解自己。
可見,當痛苦無法避免時,我們要學會接納痛苦。
2.接納痛苦,轉變對痛苦的態度前面說了,我們要學會接納痛苦,而這其實就是轉變對痛苦的態度。
很多時候,面對痛苦,我們選擇的是逃避,因為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這麼做並不會緩解痛苦,甚至會更加痛苦,所以我們要轉變對痛苦的態度。
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曾說過一個例子:
一名年邁的醫生無法接受妻子的離世,弗蘭克爾問他,“醫生,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後還活著,那會怎麼樣?”他說,“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麼受得了啊!”弗蘭克爾馬上回答,“你看醫生,她免除了這樣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當然,代價是你現在還活著,並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這名醫生後來沒再說話,默默離開了。對於他來說,他找到了意義,即替妻子受苦,那麼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弗蘭克爾改變了那名醫生對待不可改變之命運的態度,從此以後,他至少看到了自己痛苦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我們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了生命的意義,那麼,痛苦就有了意義。
這就是透過轉變思維方式,接納痛苦,進而找到痛苦意義的做法。
3.擁抱痛苦,或許就擁抱了痛苦背後的禮物武老師說,當我們在擁抱痛苦的時候,也許就擁抱了痛苦背後很多的禮物。
那麼,這個禮物是什麼呢?
我們先看看最近《奇葩說》第七季裡的一位高中畢業生陳小雨的故事,她就是在擁抱痛苦時,擁抱了其背後的禮物。
陳小雨說自己很喜歡哲學,高中畢業後,幸運拿到了號稱哲學家搖籃的匹茨堡大學哲學系的錄取通知書,但因疫情影響,家裡破產了,她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另外一所可以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的學校,同時,她想著自己賺些錢,爭取大三時轉回匹茨堡大學,繼續學習哲學。
另外,陳小雨還講述了自己在高中時的一個小故事。
高中時,學習緊張,校園氛圍壓抑,生性好玩的她舉辦了一場扔鞋比賽,一方面為了釋放大家的學業壓力,另一方面把這些鞋捐給了山區裡的孩子,做了慈善,現在她當時所在的高中,每年還在組織這樣的活動。
從上述兩件事,我們看到了陳小雨在痛苦面前(嚴肅的學校環境,家裡破產無法讀心意的大學),選擇了擁抱它,更為重要的是,她在應對困難或痛苦時,學會了成長,變得強大,而這就是擁抱痛苦背後的禮物。
她能夠在現實的困難面前,審時度勢,突破自己,不斷成長。
前面說到的弗蘭克爾也是如此。
在看似毫無希望活下來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他依然能夠把個人的災難轉化為勝利,這就是痛苦背後的意義和禮物。
要知道,在集中營裡,生存下來的機率不超過二十八分之一,而他成為倖存者就是因為他勇敢接受痛苦的挑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對於普通大眾的我們來說,如果遇到痛苦的事情,不妨試著轉換思維,學會擁抱痛苦,看看痛苦的背後有什麼禮物—痛苦,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強大;痛苦,可以激發出我們的潛能,等等。
正如武老師說的:“痛苦是禮物,雖然痛苦會破壞自戀,但當自戀被破壞時,光也就可以照進來了,進而照亮我們一直逃避的內在黑暗。”
傷口是光可以照進來的地方。——魯米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