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最惡毒的謾罵,是來自我的父母。”
不要以為PUA只能發生在兩性之間,父母群體才是佔比最大的。
以愛為名義;
表面上為你好;
實際在操縱和控制你;
最後讓焦慮及恐懼嫁禍與你。
01
什麼是“PUA”呢?
“PUA”全稱為Pick-up Artist,意為搭訕藝術家。
起源於西方國家,一開始適用於社交場所的鼓勵式交往技巧。
透過系統化學習、實踐和不斷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將其變成“不良PUA”。
泛指那些很會吸引異性,使得異性著迷的男女們。
通常與“誘姦、騙財、騙婚”等詞彙常常聯絡在一起。
PUA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酵,網友們開始意識到不僅存在於戀愛中。
它慢慢延伸到職場上,老闆、領導對員工的壓榨.
其實,在家庭中也存在無形的PUA。
家庭中的PUA可以簡單理解為:打擊式教育。
將所有的錯誤和糟糕,給予受害者;將所有的好,給予加害者。
02
什麼是父母“PUA”?
在熱播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中,小宇生了病,小宇媽媽:
藉著愛的名義:來看來生病的小宇;
打著為你好的口號:賺錢就是供你讀書;
不斷的嘲諷、打壓、否定你:有時間住院沒時間讀書;
從而達到控制你:撕毀你的興趣和愛好。
小宇媽媽說的這些話,相信都不陌生吧。
她,只是萬千中國家庭中的縮影。
這種來自父母的PUA,是最不容易被察覺的傷害。
很多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讓孩子“乖乖的聽話”的這種做法也是PUA一種。
如果,你的父母對你做出以下行為:
● 讓你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
常常透過貶低的說辭:
你看看你,地板都掃不乾淨;
更別提學習了,還不如你表姐呢;
別學了,趕緊去收拾收拾自己;
等等你表姐一家來,別給我丟臉!這些都包括: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
● 習慣性拿你和別人進行比較
常常透過打擊的說辭:
看你表姐,從不讓父母操心!
你要向你表姐學習,考個100分,我就可以放心讓你去玩了!
你表姐學了好幾個技能呢,你連學習都學不好!
這類話掛在嘴邊,會對你的信心造成致命打擊。
● 塑造成家庭犧牲者的形象
常常透過自貶的說辭:自從有了你,連電影也沒看過;
辛辛苦苦賺的錢,都是為了你學習;
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你,自己早就......。這類話掛在嘴邊,會讓你產生罪惡感。
● 密切注視你的行蹤
無論是你的日記;手機等,他們都會設法檢視。
有時,還會安裝監控監督你的生活。
做什麼都得經過父母的同意,從而操控你的生活。
● 無故遷怒於你,讓你當眾出醜
父母在工作上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到家後總找理由指責你。
有時即使在外人面前他們也會貶低你,不照顧你的感受讓你無地自容。
如果你的父母的表現有以上這些行為,你可能正處於無形的父母PUA中。
03
就像《隱秘的角落》中的周春紅,她是個單生媽媽。
獨自撫養兒子朱朝陽,由於工作的單位偏僻。
有時需要來回奔波,才能給兒子做上一餐飯。
周春紅更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從來都不把自己的苦衷跟別人提起。
哪怕是談一個正經的戀愛,都遮遮掩掩怕影響到孩子。
在學校不鼓勵兒子社交,怕兒子學壞,影響學習。
在家也希望兒子百依百順,兒子做什麼、吃什麼全都要聽從她的安排。
一切都以“為你好”的名義,對兒子進行無形的PUA。
直到最後,朱朝陽的所有情緒都被壓抑,成為墮落深淵的惡龍。
彈幕裡很多人說這周春紅這個媽媽太敏感、太可怕了。
但事實上,每個媽媽都如此“周春紅”過。
博主@愁容騎士典當記分享了一條關於抑鬱兒童與家長教育的微博:
講述了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是如何一步步將孩子變成了抑鬱症而又不自知。
在這些孩子的眼裡,父母的愛成了枷鎖,家成了牢籠。
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圓桌派》上就指出中國家庭的一個真相:
但,很多時候父母就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
在中國,想要體驗當皇帝的感覺,只要生個孩子即可。
這也是父母無師自通的學會PUA的原因,但他們卻又不自知。
04
小時候越是心缺乏安全感父母,越習慣性透過控制慾在孩子身上。
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彌補小時候的空缺,很容易把孩子視為私財。
更會把親子關係,當成施恩圖報的方式進行交換。
於是,便會產生以“都是為你好”之名,行佔有和控制之實。
紀伯倫在《致孩子》這首詩歌提到: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父母應當學會適當放手。”
最終孩子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獨自去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
不要急著按照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給彼此一些空間。
別讓“關心導致混亂”,轉變為控制孩子的一切。
同時,和孩子樹立邊界感,從容不迫地放手,讓孩子在愛中自由生長。
明確知曉,孩子哪些事情必須做,哪些事情需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分得越開,代表著孩子越獨立,同樣也就意味著成長得越好。
正如,塗磊曾說:
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遇,唯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